五月份,電影市場基本廝殺已定。
趙女士的《致青春》一騎絕塵,刷下了7個多億,《天朝合伙人》緊隨其后,拿了5個多億的票房。
在這之前,還有《帝都遇上西雅圖》、《分手合約》票房表現都相當不俗。
年初的時候,徐爭還一本正經地分析,《泰囧》破5億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
然而僅過了幾個月,國產電影破5億就已經不再稀奇,而票房破億更是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
這對整個國產電影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能從中獲利。
就連《心迷宮》這樣的獨立電影,都刷下了一千五百萬的票房,而且口碑還在一二線城市持續發酵。
相比之下,毛導的《筆仙撞碟仙》就有些奇怪了,票房居然過了一億,但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討論卻很少。
豆瓣評分2.4,底下大概幾百條評論,幾乎全是差評。
一向喜歡撕逼的網友,在這部電影下面,居然達成了一致。
“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豆瓣電影最低分誕生了?”
“導演再一次刷新了國產電影的下限。”
“我把我家鍋碗瓢盆給你再騰出來6個,你給我一齊再拍個八仙過海得了。”
“……”
周瑾對這樣的評價是早有預料,可那一億多的票房是哪來的?
難道是因為影院在三四線城市快速擴張,那里的觀眾還沒有在網絡上占據話語權?
當天晚上,收工回酒店后,周瑾還沒來得及和劉思思通電話,毛導就打過來了。
“喂?恭喜你啊,票房大賣。”
毛導在那頭沉默一下,聲音嘶啞:“你不用敷衍我,我打給你就是想問問,我的電影,真就那么差嗎?!”
周瑾也沉默一下,“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廢話,當然是真話了!”
“嗯,很差,非常差,”周瑾毫不留情地道:“雖然好電影也會有差評,但全都是差評的電影,一定是爛片。”
“艸,我特么就知道!”毛導在那頭情緒相當不穩定。
周瑾寬慰道:“你也別太喪氣了,你票房不是還可以嘛。”
“可以個屁,”毛導罵道:“你知道他們給我多少錢嗎?一個鏡頭就敢報一百萬的賬啊,說是三千萬投資,我特么連十分之一都沒用到!”
“那票房也是……”問到一半周瑾就明白過來了。
有人把電影當生命、當夢想,也有人把電影當工作,還有人只把電影當成大池塘。
但周瑾沒想到,毛導會卷到這種事里去。
要是換了旁人,估計拿錢辦事,最多有些不爽,可毛導不一樣。
他是真的相信自己能拍出好電影……
“那你,有什么打算?”周瑾問。
能把電影當池塘,背后必然是有一整套系統在支撐,從前期制作、中期發行、后期影院上映,方方面面都要參與進去。
有這種能量的人,哪里是他們能惹的。
毛導當然也清楚這一點。
更何況,他參與其中,好處也沒少拿,說難辭其咎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