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貝勒把烤好的魚遞給九弟,又往火堆里添了添柴。
“太子這昏招出的,甭管是不是噶禮在執行的時候添了點內容,但事情都會被算在太子身上,我能查得出來,皇阿瑪自然也能查得出來,我們點到為止即可。”
他在這個檔口給太子難堪,九弟都能猜得出來,更何況是皇阿瑪,所以不管皇阿瑪之前知不知道噶禮是太子的人,這回都會知道了。
“可是皇阿瑪向來袒護太子,未必會為了此事嚴懲太子。”九阿哥道。
在皇阿瑪心中,他們和太子根本就不是一個份量的人,皇阿瑪以為的公道可達不到他們的標準。
添了柴之后,面前的火堆燃的更旺了,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
八貝勒則是把自己的聲音放低,道“皇阿瑪是不會為了此事嚴懲太子,就算是問責太子,太子也可以把責任推給旁人。但太子如此肆無忌憚,皇阿瑪又能容得了幾時,我們什么都不必做,我們越勢弱,太子這位置就坐的越不穩當。”
“相反,我們現在如果大肆報復太子,先不說了會不會反幫了太子,首先在皇阿瑪那里對我們的印象就不佳,皇阿瑪最喜歡的是能干且老實的皇子,這兩者怎么也要占一樣,爵位才有指望。”
太子就快完了,沒必要為了太子折損在皇阿瑪那里的印象分。
“你有沒有想過以太子在皇阿瑪心中的地位,將來就算是被廢了,太子是罪人,皇阿瑪就不憐惜心疼了嗎,那到時我們這些跟太子做過對的人,皇阿瑪能看順眼嗎。”
這些可都是他上輩子用血淚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一廢太子之后,皇阿瑪處處看他不順眼,與他斷絕父子知情,公然折辱他的母親,難道就只是因為群臣舉薦他嗎,就沒有因為太子而遷怒他的原因在嗎。
如果他的例子還不夠明顯,那十三呢,在三哥有意和太子疏遠之后,十三是皇阿瑪親自推到太子身邊去的,太子行事癲狂之時,十三是站在了皇阿瑪那邊的,可結果呢,太子被廢之后,十三被皇阿瑪冷落苛待了多少年。
早年那么意氣風發的人,到康熙末年的時候是何等的潦倒。
九阿哥不是聽不明白道理的人,他知道八哥是擔心皇阿瑪對他印象不好,等到第二撥封爵的時候可能會封他個低爵,為了爵位如今只能忍著太子。
可現在太子就踩在他們頭頂上惡心人,日后呢,太子若七八年之后才被廢,那他們豈不是要忍受七八年之久。
“不給太子一個教訓,他還當我們是泥捏的,得寸進尺怎么辦”
這種事情太子不是做不出來。
“馬上就要南巡了,太子哪還有功夫對付我們。”
從皇阿瑪第三次南巡開始,哪次南巡太子不跟渡劫一樣,京城沒他們搞事情,以三哥的性子或許也不會動,但江南那里有好幾撥人等著向太子投誠呢。
皇阿瑪與太子的矛盾就在于皇阿瑪并不希望有人越過他去巴結太子,巴結的太早了,但連他在送魚的時候都沒落下四哥府上,誰不想提前和新君結個善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