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苛待阿哥,也不曾攔著她和阿哥見面,而且庇護了她們母子許多年。
惠妃待良嬪就像是待自己妹妹,她不像宜妃、德妃和榮妃都曾被萬歲爺盛寵過一段時間,哪怕是她年輕時,萬歲爺待她也只是尋常,良嬪得寵時,她已經沒了恩寵,萬歲爺對她只有對皇長子之母的體面,所以她不會嫉恨良嬪得寵。
良嬪被萬歲爺盛寵時,可謂是風光無限,得寵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榮妃德妃和宜妃,她那時也以為這是另一個德妃或宜妃,但良嬪在萬歲爺那里的寵愛卻不像德妃和宜妃那樣長久,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便失了寵,好在是良嬪抓住機會懷上了萬歲爺的骨肉,這才不至于做一輩子的庶妃。
“一樣是本宮養大的,大阿哥到現在都還沒來船上看本宮一眼,可見不是本宮養的好,是妹妹生的好,生了個孝順孩子出來,哪像大阿哥,成日里瞎忙。”
她雖在后宮,可這幾年前朝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她也都聽說了,太子的位置不穩,她那傻兒子看上去是有機會,可里頭的風險比機會更多。
她什么都幫不上,能做的只有結善緣,只有幫萬歲爺管理好東六宮,不給阿哥拖后腿,將來若真的她也好求情。
“直郡王也極孝順的”
兩個當娘的人互相夸著對方的兒子,分完了粥,鍋里倒還余兩碗。
兩位娘娘吃吃不下,賞給宮人又舍不得,干脆放食盒里讓人給直郡王送去。
兒子不來看額娘,當額娘的哪能不惦記兒子。
御舟。
一鍋魚粥,送來送去,愣是給分到了四條船上,可見份量是不輕的。
送粥的小事兒,原不應該被御前關注到,但這會兒畢竟是特殊時期,梁九功的事情過去了還沒一個月,娘娘們和皇子們的船又離御舟不遠,這來來往往的很是顯眼。
這才把消息稟告到御前。
生母送了,養母也送了,老九那個不省心的也送了,連老大都跟著沾光喝了兩碗,倒是忘了親阿瑪。
雖說是老八親手煲的粥,但康熙在老八這兒不是沒有收到過更珍貴的東西,親手烤的羊腿,親手抄寫的佛經,他記得有一年的萬壽節他還收到過老八自己雕刻的木雕,為此老八手上多了好幾道口子。
這些哪一樣不比熬粥更難更費工夫,一碗粥而已,本不值得計較,但老八從前那么周全的一個人,如今卻是送都不送。
康熙嘆氣,他也是年后才驚覺,不能生養這回事兒對老八的影響之深,簡直是讓老八變了一個人,太子又讓人放出那樣的流言,對老八而言無異于在傷口上撒鹽末兒、揉辣子面。
可此事連他這個做阿瑪的都不知道該如何寬慰老八。
不孝子,難不成日后都要躲著他這個阿瑪嗎。
對于暈船癥狀嚴重的人來說,通常
情況下,暈船的癥狀并不會隨著坐船的時間增加而有所減緩,所以八貝勒這魚粥也沒打算只送一次,而是早中晚各一次,從張家灣碼頭一直送到德州碼頭。
德州是南巡途經的老地方了,在這里建有行宮,卻也是康熙的半個傷心地。
康熙四十一年,他第三次南巡也帶了太子,太子中途患病,便留在德州行宮養病,在太子的懇求下,他召了索額圖前來給太子侍疾,兩個人在德州行宮待了整整一個月,索額圖躥騰太子密謀大事,太子雖拒絕,可言辭并不堅決,還放任索額圖一次次的大放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