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底不是君,為表對皇父的尊崇,儲君規制在帝王規制的基礎上砍一半都不行,得砍一大半,這才能體現出太子爺對皇父的敬愛。
三爺基本沒有親自買過東西,但他已經無師自通了砍價的流程,先從腳脖子砍起,然后開始慢慢拉鋸,一點一點的往下摳,細枝末節也不放過,規制往下拉一點算一點。
三爺府中養著不少文人,囊中羞澀之時,都不曾清退這些人,如今也都派上大用場了,把歷朝歷代冊封太子的規制都拉出來,找到每一項的最低規制交給三爺,然后三爺再跟禮部的人慢慢拉扯。
從正月二十到二月二十日,每三日一次的朝會上必有三爺上奏,必少不得三爺和禮部官員之間的拉扯,讓人嘆為觀止。
九爺頭一次佩服三哥的韌勁和耐性,一個月了,三哥這嘴皮子是越來越利索,冊立太子的規矩扯皮到現在,連一半都還沒定下來,照這個速度下去,圣旨是下了,但二哥恐怕還要再等幾個月才能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要不讓咱們的人發發力”九爺提議道,這熱鬧他們也湊一湊。
“往哪邊發力”十爺問道。
“自然是哪邊弱就往哪邊發力,三哥這邊勢弱了咱們就幫三哥,太子勢弱了咱們就幫太子,這樣才能多熱鬧會兒嘛。”
他誰也不偏幫,就是希望多看幾日熱鬧。
三哥一個人的聲勢大,太子那邊的聲音多,長此以往,恐怕還是太子那邊要更勢大些。
十爺雖然也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但他時刻記著如今懸在他們哥仨頭頂上的劍,冊封太子的圣旨以下,無論儀式舉不舉行,老二都是太子了,在這些事情上扯皮有什么用,真扯到皇阿瑪駕崩了,那才真是玩崩了呢。
皇阿瑪不年輕了,他們要拉太子下馬就不能把時間線拉得太久。
“八哥,咱們要不要幫幫太子,給太子那邊聚聚聲勢,順便讓一些人趁機投過去。”
“可以。”八爺把名單列好,“就這些人吧,讓他們從明日起陸續上折子偏幫太子。”
名單上只有七八個人,看著是不多,但其實已經有八爺黨三分之一了。
這次重聚,八爺黨精簡得幾乎只剩以前的一成,每一個人都是八爺親自定下來的,他想要的是忠心能用之人,不是拖后腿的人,也不是墻頭草。
四哥雖然現在雖然在整頓內務府,揪出了不少蛀蟲,但省下來的和填補的都是皇阿瑪的內庫,而非國庫,國家財政支出和上輩子差不多,也就是說皇阿瑪再有幾年就會和上輩子一樣追繳戶部欠銀。
這可是個絞肉機,不少朝臣和宗親就是因此站隊和變換陣營的。
他選中召回的這些人,也有欠下戶部銀兩的,但總歸是欠銀不多,沒那么瘋。
萬眾矚目之下,三爺在朝堂上躥下跳跟禮部扯了一個半月的皮,才終于定下冊封太子的規制,緊跟著就上折子請求皇阿瑪冊立皇太孫,早日定下國本。
和太子側福晉李佳氏相看兩相厭的三福晉“
”
什么玩意兒,剛出了兩個月的氣,爺這就要投誠了
三福晉得了消息,直接怒氣沖沖跑到前院。
“十日前,云氏進府,爺為了不引人注目,連桌喜宴都沒辦,爺現在就忘了太子毀爺名聲的仇了嗎”
三爺把自己的茶盞遞給福晉“福晉稍安勿躁,先喝口熱茶,爺慢慢跟你解釋。”
她倒是要好好聽聽爺能怎么解釋請立皇太孫一事,那不是給太子加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