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何先生允許,沈夏的書攤直接擺在書院里,從教室到食堂的必經之路上,一張草席,一個繡凳,外加一個用漿糊貼在樹上的紙招牌,上面寫著租書兩個大字。
攤子擺開沒多久,清晨陸續來書院的學生便圍了一圈。
沈夏主動招呼道“每本書租借一天只要二十文,有意者取了書找我登記即可。”
有不差錢的直接搖頭走人,有站在書攤邊上圍觀的,也有蹲下來挑選的,相比起這些書本身的價格,二十文一天的價格并不貴。
“小姑娘,我借這兩本,先借十天吧,要怎么登記”綠袍男子挑了兩本書問道。
能在書院里擺攤,哪怕是做租書的生意,也須得要山長允許才行,他估摸著這小姑娘大概是哪位先生家的仆人,衣著樸素,腦袋上還帶著傷,但擺放的書都是好書,有幾本甚至很是難買。
沈夏雖然這幾天學了許多字,但也只是勉強記得,默不下來,更別說用毛筆來寫了。
“您在這本冊子上登記,寫上書名,時間,節約日期和姓名,最后確認書籍并無損壞,如果歸還時發現書籍損壞,每本書需要賠償五兩銀子,請您悉知。還未請教公子尊姓大名”
讀書人最是要面子,當著這么多同窗的面,肯定不會報一個假名上來。
“在下高子勝。”
綠袍男子翻了翻手中的書,確定沒有損壞的痕跡后,才接過小姑娘手中的冊子,上面已經列好了表格,倒是簡單明了。
“最后一列確認書籍并無損害,您直接打對勾即可。”沈夏解釋道。
等綠袍男子填寫完,沈夏接過冊子仔細檢查了一遍,道“由于是第一天剛開業,今天打五折,只收您一半的價錢,兩百文。”
算得還挺快,高子勝越發篤定這是哪個先生家的丫鬟了,他拿出錢袋子,拿出兩串錢遞過去。
沈夏“”
這大魏朝的錢幣也太不靠譜了,雖說是一串默認一百個銅錢,可到底是不是一百個,那也得數了才知道。
為了節省時間,沈夏五個五個的往下數。
書攤周圍的人越聚越多,數銅板的攤販多了,但年紀這樣小、數得這樣快的在山縣倒是獨一份。
生意一旦開了頭,往后就不會太難了,更別說沈夏還喊著今日五折。
早上上課前的功夫,書攤上就租出去了十幾本,大都是每人租借一本,但也有那不差錢兒的,一口氣租借上兩三本甚至三四本。
上課的鑼聲響起,沈夏就收了書攤,回房間認字,到了中午休息的間隙和晚上放學的時間再把書攤擺上,一天下來,居然真的租出去了大半。
等到第二天,沈夏就抽空去集市上買了梨,又買了幾包糖,借何先生家的廚房熬了一整鍋的梨湯,給何先生、何夫人各送去了一碗,中午除了租書,還賣起了梨湯。
“潤喉護嗓的梨湯,只要兩文錢一碗,嗓子干了來一碗,咽喉不適來一碗。”休
息的鑼聲響起,沈夏高聲吆喝著。
沈八郎還沒走出教室,就聽見侄女的叫賣聲了。
“這小姑娘也不知道是哪個先生家的丫頭,膽兒可真大。”關大郎邊走邊道。
他估摸著可能是趙先生家的丫頭,諸位先生當中,趙先生家境最差,其他先生應該看不上這點錢,也拉不下這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