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想了想“是了,我記得這事兒,姨給的那包糧咱在路上都吃過。”
“對,我也記著呢。”劉二山說。
李婆子擺了擺手“進了山就是一家人,先不說糧的事。就是過了這么些天,咱們的日子慢慢好過起來了,我就開始憂心二丫那邊的狀況。”
“本來是想叫我家發宗悄摸過去看一趟的,但怕外邊亂,我實在放心不下他一個人去,就想求你們幫個忙,看能不能跟他做個伴,一起去看下二丫她們咋樣了”
待在這山里的多數都是苦命人,李婆子自然也不例外。
她并非本地人,曾經也是個不愁吃穿的外縣商戶女,后來家中得罪了人,家業被搞沒了大半,一家人不得已回到農村老家躲事。
再后來,那地方又遭了天災,沒法再待,一家人只能開始逃難,一路逃到了石頭村所在的地界。
逃難經歷的種種暫且不提,總之財物全耗光了,李家人徹底成了潦倒困苦的難民,不僅如此,中途李婆子的幼弟還被拐丟了,也不敢想是被賣了還是什么。
沒過多久,家中長輩就撐不住,相繼沒了,李婆子只好在石頭村尋了個厚道人家嫁了,陸續生下三個兒女。
老大和老三都是小子,只老二是個閨女。
本以為日子要慢慢轉好,結果有一年老大被征兵,老三心疼他大哥結親晚,又剛結沒多久,就瞞著一家人偷偷替他去了,再傳回來的就是死訊。
這些事都是棗兒以前聽她爹說的。
李婆子剛提到的發宗就是她大兒子,也是鐵柱的爹。
說起年齡,李發宗還比劉二山大些,卻是無比沉默寡言的漢子,平時只默默縮在人群中間做事,從沒有一點要出頭的意思,不過是個很可靠的人。
棗兒正想著,旁邊的劉二山就發話了“行,正好今兒還帶了狍子回來,近期咱的存糧都夠吃,緩兩天再去找吃食也不耽誤事,明天我就帶人陪李大哥去沙土村一趟”
“哎,叫你們受累了,我這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李婆子說著,神情有些苦澀。李發宗在她旁邊站著,身形也很黯淡。
棗兒連忙擺手道“不辛苦,正巧我姑母也在沙土村呢,借這次正好去看她”
幾人定下了去沙土村的章程,然后就散了。
李婆子回到洞里忙活起來,先是從自己的口糧中取了些蔬果干、餅糊干和肉腸。
接著又掏光家底,去方仙兒那求了幾包干面餅。最后再拿一些菌子和蕨菜根,將所有東西統統塞進包袱,交到李發宗手里,讓他回頭給自家閨女帶去。
李發宗拿著親娘給的大包袱默了默,回過頭又從自己的口糧里撥了點吃的,一起裝進去了。
另一邊,棗兒蹲在地上,找了根樹枝畫來畫去,徑自琢磨著蓋小廟的細節,順便盤算要用到的石頭和木頭的量。
想著想著,她一拍腦袋,決定先去問問方仙兒的意見。
畢竟是給它蓋的廟,萬一摞出了對方不喜歡的樣式,那就好心辦了壞事了。
找方仙兒這事已經做得輕車熟路,棗兒很快來到盛珺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