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她們現在用的罐子,單煮東西還可以。
但要用油炒菜來吃,想都別想。
10斤豆油在盛珺聽來不多,大概是市面上一桶油的常規量,但在棗兒她們聽來,卻是夠吃許久了。
畢竟她們吃得很節省,且不一定每頓都舍得吃。
唯一的問題,就是那野豆子數量有限,如今得留一部分,來年試著做種,余下的還要當存糧。
棗兒在心里掰算了半天。
一百斤野豆子肯定拿不出來,但如果按這個數,十斤野豆子是不是就能出上一斤油,五斤就能出半斤油
要是能成的話,就先榨個半斤吃吃。
而且,榨過油的豆子,想來也不是就廢了,也許會比較干巴,但應該還是能吃呢。
盛珺道“出油量都是次要的。只是這榨油的流程比較復雜,需要先炒再磨,再蒸軟,最后還得做一樣大型木制工具進行壓榨。每步都得試很多次。”
這些步驟乍聽起來好像很輕巧,區區幾個字就能概括,實則卻樣樣費功夫。
就說炒這一步,火候肯定不是一開始就能掌握的。
若是不小心炒過頭炒焦了,那這批豆子也不能再用來榨油了。
蒸也差不多,也得考慮蒸到什么程度。
這些光靠她口述是沒用的,就跟學廚一個道理,只能自己上手慢慢試練。
還有磨豆子也是個難題。
村人們也是近期才解決了溫飽問題,哪里能有石磨用
更別說那榨油用的器具,結構她能看到,但肯定口述不清,只能大致形容一下樣式和用法
“帶著內膛的長木槽,把豆子用稻草包成餅放在最里面。外置幾根木條,在房梁上吊下一個巨型撞錘,或者是外扎一個木架,吊一根撞柱,通過無數次撞擊木條出油。”
不說這工具的構造,就是無數次撞擊都是一場力氣活。
單從視頻來看,都是件很辛苦的事,像古人們單薄如雞的身子骨
,短期內估計是無法承受這種高強度作業的。
不過,盛珺想了想,又說
“榨油這事不好做,但你們可以先弄個小石磨出來,平時用得上,磨了豆子再弄些鹽鹵或石膏,能做出豆腐和豆皮。”
“沒有石磨的話,也可以用豆子發些豆芽,平時還能多種蔬菜。”
“對了,你知道石磨怎么做吧”
雖說豆腐這東西,在她以前看過的小說中出現率極高,幾乎是穿越必備神物,但不得不說確實很好吃。
還能衍生出許多別的花樣來。
聽完宋銜青的轉述,棗兒十分動容,方仙兒不愧是神仙,懂得東西就是多
沒見那秀才公,都聽得一愣一愣的嗎
而且它真是太體貼,太會為她們著想了
不僅給她們說了榨油的秘法,幫她們分析可行性,還會擔心她們身子骨太累受不住。
不過,棗兒畢竟是木匠出身。
雖然方仙兒說不好做,但她還是對那種榨油木器很感興趣。
她打算回頭就算不榨油,先把這東西琢磨出來,也沒壞處。
萬一后面她們能有條件榨了呢
至于石磨的事,確實可以提上日程。
石磨的構造,她是知道的,但就是需要費心力去錘鑿石頭。
回頭叫大牛他們一起來幫忙,一陣時日里做出一個小一點的手磨先用著,應當沒啥問題。
至于豆腐,這個朝代已經有了,棗兒也見過。
縣城原來就有家豆腐店是做這個的,不過那豆皮豆芽什么的,倒是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