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人多作引導,孩子們就議論紛紛,各自說了自己聽完故事的想法。
杏兒握拳激動道“我們現在就像是丑小鴨,只要多記些方仙兒教我們的東西,再好好跟宋夫子學能慢慢變成鴻鵠那樣好看的白鵝”
翠翠想了想,也道“平日里見到丑鴨子,也不能去笑它丑,因為它很有可能會變成白鵝。”
“也不全是,就算它不會變成白鵝,我們也不該笑它才對”
冬哥兒眨巴著大眼睛說“鵝的蛋蛋會出現在鴨窩里,一定是被壞人偷了放進去的,要好好教訓壞人才行。鵝媽媽也要看好蛋,不能再被偷走了。”
他之前就被人偷過,對這方面也比較敏感。
盛珺聽完,覺得孩子們都很有悟性,完全不用人來挑明道理。
這可比她小時候強太多了,莫非這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像她兒時聽這些故事,聽完只會傻樂呵。
就是大人將道理掰碎了講,她也懵懵懂懂的,左耳進右耳朵出。
不過,見大家反饋不錯,她干脆趁熱打鐵,又講了一個烏鴉喝水的故事。
孩子們聽了,都認為烏鴉很聰明,不是死腦筋,知道利用石子喝水活命。
還記住了一些小知識,比如把石子扔瓶里,就能讓水位變高等等。
不過,大家很快又有了新的困惑。
杏兒問道“那烏鴉是什么樣的鳥兒我們見過沒有”
盛珺查了查“用你們的說法,或許是叫寒鴉,或者老鴰。”
孩子們這就懂了。
原來在村里住著,若是有誰說些觸霉頭的話,成了真,大人們就會罵上一句
“真是長了張老鴰的嘴,好的不靈壞的靈”
老鴰身上黑乎乎的,給人的印象
并不是什么好鳥,沒想到還有這么聰明的一面。
這又是呼應了丑小鴨中的道理,不能以貌取鳥。
宋銜青想了想,根據寒鴉補充了一些自己知道的典故。
烏鴉食腐,一啼總叫人想起些斷腸的意向,覺得悲涼或不吉利。
但烏鴉也會反哺,在這種時刻又被看作孝鳥,用以稱頌一些孝順的行為。
還有的故事里,它若是恰巧在王侯將相意氣風發時出現,就又會被當成吉鳥了。
總之是種風評很復雜的鳥。
不過,據此便又能衍生出新的道理
“無論人或鳥或事,都是帶著復雜性的,不能僅從片面的角度來作評判。”
聽完宋銜青的話,杏兒懵懂地問道“含章哥,你剛說的那些故事,和方仙兒講的那種似乎不太一樣。”
“烏鴉好像并不是故事里最重要的,重點全是跟人有關的事情。”
“我有些想不明白,為啥咱們明明是人,不是鳥,卻都不說故事里人的好壞,而是要憑人的想法,定下鳥的好壞,然后再告訴別人呢”
“鳥的好壞,說得再多,到頭和我們有啥關系,對它們又有啥影響呢”
宋銜青頓住。
這是個很有靈性的問題。
“也許是一種含蓄,人是借了烏鴉的意象自喻。又或者是一種逃避,發生了不好的事,不想面對,讓鳥來承擔,總比讓人來承擔更為輕松。”
“還有就是,有些人想借著這類故事,傳播某種念頭,達成某些目的。”
別說烏鴉了,必要的時候,故事里的魚腹能憑空冒出紙帛,狐貍亦會口吐人言。
這類故事很多,但從來只是聽過,他一樣也沒見過。
以前他對此嗤之以鼻,但自從知道了方仙兒的存在,他又覺得自己太淺薄了。
這世間,真有許多奇事也說不定。
只是他以前從未親身遇到過,并不能說不存在。
收斂萬千思緒,宋銜青便又重復了一遍之前的話,當作收尾
“烏鴉很聰明,但人卻是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