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豆子又被謹慎地分成了三堆,失敗了也能多來幾次。
榨油前的一系列處理工作,由做吃食最老練的荷花來上手。
她看著其他人似乎比自己還緊張,便笑著緩和氣氛道
“沒事,都別太憂心,就算哪步沒做好,這些豆子也還能吃呢,正好咱們有磨了,磨成粉來做豆餅。”
這倒也是,頂多就是榨不出油來,豆子肯定不會浪費。
眾
人聽了果然輕松不少。
孩子們主動幫忙,將豆子清洗了一遍,簡單烘烤一下,然后就交給荷花,準備上鍋炒。
棗兒將磨好的薄底石鍋端來,又遞來一把木鍋鏟。
石鍋邊緣還被她加了個木把,方便人拿起鍋子控菜,還不會燙到手。
為了方便用這鍋,大伙還用土和石塊弄了個簡易的灶臺。
火已經生起來了,一群人靜靜等待著石鍋變熱。
荷花用手輕輕試了下溫度,覺得差不多了,就握住鍋鏟,打算往里加豆子。
炒豆子這步,最重要的就是掌控火候,用方仙兒的話來講,得炒干炒熟,但絕不能炒焦。
這野豆子表皮烏黑,不好用眼睛來觀察它的情況,荷花只能靠自己的經驗來盯住火候。
只見她小心地翻炒,時不時晃一下鍋,一股熟豆香味在空氣中蔓延開來。
又過了一會兒,荷花小心捻了一顆放進嘴里嘗,然后就將鍋徹底端起來,把里面的豆子倒進一旁的木碗,用手背抹了把頭上的汗,說
“我嘗著已經熟了,也沒有什么焦味,應該是成了。”
“辛苦你了荷花嬸嬸,我們這就拿它去磨”
大牛說著,端起豆碗很快跑到石磨跟前,和鐵柱他們輪換著出力,很快就磨成了豆末。
“接下來就該蒸了。”
蒸這一步,方仙兒還給提了個建議。
說可以在平日煮飯的瓦罐底添上水,中間搭一個架子,然后把放了豆末的碗擺上去,蓋上蓋子蒸。
從盛珺查到的資料來看,這一步大概需要兩三個小時,換算成古代計時,也要花費一個多時辰。
將磨出來的豆粉蒸上后,棗兒她們還抓緊時間去學了會兒字,等學得差不多,這豆末餅也就蒸好了。
接下來就該包豆餅。
這一步動作得快,否則豆子冷下來就不容易出油了。
大伙手忙腳亂包好豆餅,飛快塞進了榨油木器中。
“呼,到底能不能成,就看這最后一步了。杏兒,你去抱個小木桶來,擺在榨器后邊”棗兒道,“對了,誰來撞油”
“我來吧。”劉二山拍了拍手掌走出來,將袖子挽起來。
他怕大牛他們年齡小,穩不住氣,上手出亂子。
只見劉二山走到撞柱跟前,雙手抱好撞住,腳下左右開弓扎穩,很快又將左腿后撤半步,鉚足了勁,深吸一口氣,將手里的撞柱向前推去。
那撞柱很快就沖擊到幾根木桿。
感受到了木桿壓砸豆餅的回彈,劉二山便又將撞柱往回一拉,小跑幾步,蓄力后再次撞擊過去
村人們一會兒緊張地盯著他的動作,一會兒移開目光去看那后槽有沒有油水流出來。
等了許久,似乎沒什么動靜。
杏兒有些失望道“阿姐,怎么還沒出油呢”
棗兒看似老神在在地站著,眼神卻盯著那后槽就沒有移開過。
她輕聲說道“別慌,再等等,沉下心來,不要焦急。不管得了什么樣的結果,咱們都要有所準備才行。”
就算這次沒有出油,找了原因再試就好。
慢慢來,仔細看,耐心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樣,急不得。
正這般想著,棗兒就看見那后槽縫隙中,冒出了幾滴晶瑩澄棕色的液滴。
剛才那些冷靜的想法瞬間拋到了九霄云外。
棗兒激動地搖晃起杏兒的肩膀“快看,快看,真的榨出油來了”
眼冒金星的杏兒
阿姐,說好的沉下心來,不要焦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