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兒說過這面包不能放,但他們人多,只拿了足夠幾天早飯的量,堆一起看著也不少。
這會兒每人都能分到一個吃。
因為這東西看著像主食,大伙就沒再鼓搗別的,只煮了罐豆奶,打算搭著喝。
雖然方仙兒說,紫米面包不用再加工,但現在天氣涼了,大伙還是無師自通,吃之前把面包貼在煮豆奶的罐壁上,讓它變得熱乎一些。
等豆奶煮好,面包也變得溫熱了,眾人才珍惜地打開手中的紙包。
從名稱來看,這叫作面包的東西,大概也是細面做成的,許是用了面窩窩差不多的做法揉面,但用手小心地摸摸,就能覺察出較大的分別。
面包不像面窩窩那瓷實的死面,捏起來格外松軟,比塞滿了衣服的包袱還軟
把面包側過來,拿到眼前仔細瞧,這會兒光線好,終于能看清中間夾的東西,一層中,白悠悠的有點像稠些的米湯,另一層里,那烏紫色泛黑的東西,卻是顆顆分明的稻米粒了。
雖然不知為何,這米粒顏色很是古怪,可從那形狀來看,他們應當沒有認錯,就是稻米無誤。
孩子們并沒有大人想得這么多。
她們只覺得這紫米面包帶著許多顏色,看起來精巧漂亮極了,簡單感嘆了幾聲后,就迫不及待拿到嘴邊開啃。
牙齒一合,面包很輕松就被咬開,幾乎是入口即化,無論是老人小孩來吃,都一點也不費勁。
大口嚼著嘴里的面包,還沒細嘗那股加了糖的麥香味,很快又吃到了內層的夾心。
先是一顆顆的紫米。
這種米算是糯米的一種品類,嚼起來也帶著糯米特性的黏意,卻不怎么粘牙,外面像有層帶韌性的薄殼兒,并不堅硬,咔吱著咬兩口就碎了,然后就能感受到它內部柔軟的芯子。
本就口感豐富獨特的紫米,再搭配古人們對不上名字的煉乳奶酪醬。
偏液態的質地,混合了奶香與糖香,與紫米、面包一同碾碎在口中,即使是低糖款,甜度也絕對充足。
就像現代的孩子,大多數都無法拒絕奶油小蛋糕一樣。對于古代孩子們來說,這種名為紫米面包的吃食,簡直就是他們從小到大吃過最好吃,最愛吃的東西
如此豐富多層次的味道,瞬間就俘獲了她們的舌頭,邊吃邊忍不住露出笑容。
哪怕是像杏兒這般懂事的孩子,也不禁生出期盼“阿姐,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常常吃到面包”
別看面包初來乍到,在她心中的地位已經快趕上肉了,吃起來簡直滿足得過分。
可是面包的保質期很短,肯定不是長期囤貨的好對象。
棗兒想了想,忽然有了一舉兩得的主意“不如這樣吧,每當你們識字有一小截進步了,就給你們些東西,可以拿去供方仙兒。”
孩子們一聽,眼睛都亮了。
翠翠忍不住說道“棗兒姐,我們肯定會好好學的,不
如你每天都來考一次我們的學問吧”
這樣就能日日吃上紫米面包啦
“就你鬼機靈”大牛笑著戳她腦袋。
不僅是孩子喜歡,大人們也都驚嘆于這款面包的美味。
雖不能存放,也不比壓縮餅干抗餓,但它的味道的確是目前吃食里別具一格的存在。
在吃到它以后,人們想象中最棒的甜食終于有了輪廓。
而且大伙吃著聊著,又覺得這東西不僅能當早餐吃,出門尋食也很方便攜帶。
這樣的話,多選一些也不是不行,他們肯定可以在放壞前吃光的。
吃完面包,再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豆奶。
大概是吃了面包的緣故,往常甜滋滋的豆奶甜度驟降,但這樣暖呼呼的一碗下肚,大家還是發出了滿足的喟嘆聲。
渾身上下的骨肉都跟塞了暖寶寶似的,哪里都是熱乎的,充實的。
早飯時間結束,大家就要接著干正事去。
孩子們例行收拾鍋碗,不必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