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是個很簡單的人,不管是生活還是往來的圈子都一眼能看到底,所以相關情況也很好摸清。
秀姑平日里很少出去活動。
多數時候,她都會待在老太太跟前,除非是有要事讓她出門辦,但那樣的情況,這些年屈指可數。
秀姑自己也沒有什么想出門的念頭,總喜歡待在屋里。
這樣的話,平日里她能接觸到的人,除了府中的家仆、雜役,就是韋十八和明北這樣與景家來往較為親密的人。
順著這個思路,景老很快將家仆雜役排查了一遍,并未發現誰會不識趣地在秀姑面前說嘴。
眼看著范圍越縮越小。
景老忽然想到什么,悄聲詢問自家夫人道“北郎平日里登門拜訪,探望老太太時,是你在跟前陪著居多,還是秀姑在跟前的時候多”
北郎,就是明北的小名,只他們自家人才叫,以表親昵。
師娘聞言有些吃驚“你的意思是”
她仔細回憶了一番,皺起眉頭道“他和十八過來探望老太太時,我一般都會親自去廚房張羅吃食。這樣說來,的確是秀姑陪在跟前居多。”
景老聽了,若有所思,然后又低聲道“北郎和秀姑,年齡相仿,應當是前后腳進門的。我還記得,最初有段時日,老太太很喜歡將他倆一塊兒叫到跟前去說話。”
師娘點了點頭“是這樣的。”
秀姑當年先進府,去了老太太跟前。
明北比她晚些來,但也沒差幾個月。
那時,師娘與景老婚后一直無子,但伉儷情深,也沒有叫外人插足感情的意思,所以才起了收徒的心思。
機緣巧合之下,便收了明北。
名義上,明北是被他們認作徒兒,實際則是當作干兒子看待的。
后來,再收十八也是同樣的想法。
他們景家的情況很簡單。
老爺子去得早,老太太膝下本來有三個孩子,早年經歷了一番折騰,夭了兩個,最后就剩下景老一個。
所以,老太太只全心全意盼他們好好活著,也沒太多要求,很是尊重他們的想法,包括接秀姑進門,以及收徒的事。
老太太對秀姑如何,自不必說。
之后明北進府,得知他還救過景老,老太太也是愛屋及烏,拿他當孫子看的,一見到人就忍不住噓寒問暖地關懷,還經常給他做衣物和鞋子穿。
有陣時日,老太太總是把倆人一起叫到跟前說話、吃飯。
這樣想來,秀姑和明北的確會熟悉一些。
因為等他們收十八當徒弟的時候,商隊就忙碌起來了,兩個徒兒都很難有空來看老太太,只偶爾才能過來。十八和秀姑見得并不多,估計只是點頭之交而已。
大概想通了關節,景老便轉過頭,開口對秀姑說“這么多年,只能窩在府中陪老太太,也是委屈你了。”
秀姑一聽,立刻搖頭
道“老爺,我并不委屈,我很愿意陪著老夫人的”
景老語重心長道“你這些年盡心盡力,我們自然看在眼里,你也和我們的家人一般。且你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心里也都有數。我知道,你是最盼著老太太好的人,從未想過要故意使壞的,對不對”
秀姑一聽,眼圈竟然有些發紅。
她狠狠點了下頭,豎起兩指朝天道“是,我對天起誓,我是真真盼著老夫人好的”
景老頓了頓,又放緩了語氣
“秀姑,已經相處這么多年了,我自是信你的。只是,如今你也看到了,眼下咱們一家人都過得疲憊不堪,包括老太太在內,沒有誰能松口氣的”
“我說這話,絕沒有怪你的意思,因為你一直養在老夫人身邊,最是單純不過。可我就是好奇,你究竟是聽誰說了什么,才會冒出說那些話的念頭呢”
秀姑的表情忽然遲疑起來,咬著唇,用手磋磨著衣角。
景老見狀,又道“給你說話的人,也不一定就有壞心思。你若如實告訴我,我定不會怪他。畢竟,有時人的初心都是好的,只是最后得到了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