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棗兒她們還抽空去了元寶村,從韋十八那邊得了消息,商隊并沒什么大的異動,暫時不用操心。
大牛他們還從另一頭出了次山,在與石叔和杵生接頭的地方埋了些吃的,打了個兩方商量好的記號,如果他們過來,就能一眼看到。
等把這些事忙完,山里就飄了一場小雪。
雪下得很薄,落到地上都沒留住,不過溫度又降下來許多。
村人們也不再往山外跑了,安心窩在洞里過日子。
這幾天,老人們四處探看,終于敲定了幾塊適合開荒的地方。有幾塊兒稍微平緩些,但還有兩處是坡地。等開春就要在這幾處動土。
春耕圍田用的石頭,已經陸陸續續攢得差不多了。
最后還要把農具搬出來點一遍數,看過完年還要補些什么。
她們進山時,帶的農具都是比較基礎的樣式,像是鋤頭、耙子之類。
本來村里還有幾把木犁,但不好帶進來,就只拆了下端的犁鏵裝走。不過,在這未經開荒的山中,大些的木犁做出來也用不上,犁鏵也一直沒派上用場,只能先擱置在那里。
清點完農具,有經驗的老人都露出些許愁容。
李婆子嘆了口氣,道“鋤頭這東西,在地里還好說,但是在山里開荒,尤其是有石頭的山,就沒那么好用嘍。”
純用鋤頭開山啊,真是想想就累。
但這也沒辦法,大伙總不能不干了吧
村人們眉頭不展。
盛珺這邊也聽說了她們要開荒的事,立刻啟動了搜索功能,試圖幫忙想點辦法。
她雖然沒有種過地,但也知道,在農業發展中,好用的農具至關重要。棗兒她們用的那些家伙確實太簡單了,累也是可以想象的。
她想了想,要在山里這種復雜的地況上使用,曲轅犁那種農具肯定不太合適。
而且棗兒她們的條件有限,也不好添置份量太重的鐵器,因為成本太高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盛珺翻找了半天,終于找到了一款合適的東西踏犁。
踏犁由扶手、犁杠和腳踏三部分構成,是一種腳踏型的農具。它的外形小巧輕便,很適合在山地開荒翻地,用起來十分有勁。
使用的效率也挺高。
傳言四五個人用踏犁耕作,就堪比一頭耕牛,這稱得上是很可觀的速度。
而且,踏犁大半組件都是木制的,只在最下邊安個鐵犁鏵就行。正好棗兒說過,她們是有閑置犁鏵的,用在踏犁上簡直完美
查完視頻,摸清了踏犁的構造,盛珺就把這事跟棗兒她們說了。
這種農具造型簡單,口述出來也很好理解。
聽方仙兒的描述,棗兒憑空想象著比劃了一番,面露激動道“這東西好做起來不難,又是用腳出力的農具,只是想想就比揮鋤頭省力許多”
棗兒很快開工。
她先是拿木頭來和盛珺確定了踏犁的細節,然后又取來犁鏵,比對著尺寸,來做上段的扶手和腳踏等木質結構。
沒用多久,她就把踏犁做好了。
得到的成品踏犁,被李婆子帶著,隨便找了塊兒地方試用了一下。
冬天的土地硬,用起來肯定不如開春順手。
但李婆子也是老莊稼把式了,她有自己估摸農具好用與否的方式。
她拎著踏犁健步如飛,還真別說,這寶貝確實精巧得很,掂起來也不算重。
但當她找了塊地,上手用了一下以后,就覺得驚艷了。
這好東西是真的很有勁啊
要知道,李婆子翻的還不是普通的地。她是專門從倆大石頭之間找了條窄窄的土道,在那縫里犁了幾下
這處地方刁鉆,要是換成鋤頭的話,絕對鋤不準地方,也吃不上勁的。
所以踏犁是真的好用啊
它甚至能在石頭夾縫里犁地,這樣的話,她們能利用起來的地方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