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就給了人們一個暴擊。
只見有兩個小兒郎齊抓著兩根長長的軟棍,各站棍頭一側。一個小仙女就在那細細的軟棍上來回跳躍、翻著筋斗,最后穩當當地立于棍上。
所有人眼睛都瞪直了,嘴巴能塞鵝蛋。
棗兒忍不住轉頭問大牛“你剛是說,黑指也能這樣嗎”
這也太厲害了吧
大牛悻悻道“這個嘛,她會的那些,應當還屬于凡人的雜技吧。”
跟仙童演的這種,還是有些差距的。
繼續看下去。
只見幾個仙童在一塊
搖搖晃晃的小板上疊起了羅漢,光是看著,都覺得驚險,讓大伙出了一身的冷汗。
畫面再一切,就是頂碗。
有一個大些的仙童,正單手托舉著一個頭頂精美瓷碗的小仙童。
大牛見狀,立馬說道“這個頂碗的雜技,黑指是真會”
大伙聽了都哈哈樂。
再然后又有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把仙童在各種情況下拋來拋去的,還有各種組合疊舉起來,那柔韌的身板,看著像是仙法,又像是苦功。直叫人們熱血沸騰,心驚膽戰。
雜技節目結束以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大牛忍不住感慨道石叔他們討口飯吃還真是不容易啊”
其他人認同地點點頭。
說了沒兩句,一眨眼的功夫,下一個節目又開始了,真是不給人留喘氣的機會。
這次又是一首歌曲。
經典的前奏一響,不看報幕,盛珺都聽出來了,這是吉祥三寶的調調呀
古人們這邊也看到,天幕上出來了兩大一小三位神仙。
他們身穿別具一格的特色服飾,四周還圍著一群可愛的小仙童,一派溫情的感覺。
“爸爸。”
“哎。”
“太陽出來月亮回家了嗎”
歌曲正式開唱,每句歌詞都很簡單,也好理解,全是小女孩和爸爸媽媽之間充滿童真的對話,字字句句都帶著關愛。
在場的大人小孩聽著,都覺得心里暖洋洋的舒服。
這首歌朗朗上口,也是很容易就能跟著調子哼唱了。
等唱完了漢語版,還有一遍蒙語版的,大家伙也跟著學了幾句。
當然,古人們并不知道蒙語是什么,只以為是哪路神仙的語言。
只見大毛搖頭晃腦地唱道“阿瓦,那啥子阿嘟咕嚕喲喂”
別說,看起來還挺有模有樣的。
一首幸福的合家歡金曲很快結束。
又有一個小品緊隨其后。
盛珺一看那場上眼熟的扮相就樂了“好么,原來是賣拐”
這也是個經典作品了,像網友們常說的金句,“把人忽悠瘸了”,就是出自這里。
小品主要講述了一個大忽悠通過高超的手段,賣拐給一個健全人的故事。其中也沒有太多超出時代的梗,和難以理解的東西。
古人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起小品。
只看了一小會兒,就差不多融入到劇情中了。
大伙還額外學會了一個妙詞忽悠。
這詞真是有趣,一聽就知道大概是個什么意思,一點也不難懂。
很快,天幕上就出現了仙人用拐支撐著走路的情節。
棗兒一眼就注意到那雙木拐。
她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拍著腿說“這東西真好腿腳有疾的人,用它就很好使上勁,走起來會很輕松,比那種單根的木頭拐杖強上許多”
這種仙拐沒有什么復雜的工藝,她默默將其結構記在了心里,說不定日后還能做些去賣。
不過,要真去賣拐的話,她是不是也就變成一個大忽悠了
棗兒想著,莫名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