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進入桐城,他們也有特產要買,是種名為搓石的東西。
鐵柱以前沒有聽過這玩意,但后來在方仙兒那看了常識書,了解到一些風土人情,就也看到了搓石的相關介紹。
這種石頭,是富貴人家拿來搓澡用的。
方仙兒在書里解釋得很細,說它是一種產自“死火山”里的巖石,面上有許多細密的孔洞,擦在身上就能蹭掉皮上的臟污。
桐城能買到的,就是這樣的天然火山石。
韋叔說,南邊的權貴興起風潮,都會用它洗澡,連帶著下邊的平民百姓也開始跟風。
不過,權貴和百姓用的搓石肯定不一樣。
權貴一般得用上等的,而且還要經常更換。百姓們就不同了,攢點錢買一塊最次的,全家都能用,用完還能傳二代。
上等的搓石圓潤精致,個頭也大。劣等則是各種歪瓜裂棗,大小不一,多半只有拇指長。
但不管如何,這對他們商隊來說,都是有利可圖的。
上品不必多說。那次品雖然賣得不貴,但勝在個頭小,不占地方,也能薄利多銷。
鐵柱得知這些事后,還在心里琢磨,回來的路上,再經過桐城,就給家里人帶些小的回去。
他們在山里做活,經常弄得灰頭土臉,搓石這東西還是很實用的。
反正他們自家人也不在乎啥品相,東西好用就行。
正式開始采買搓石。
韋十八跑商多年,早有了熟絡的買石對象,便直接帶隊找了過去。
出了城,七扭八拐地到了一個村莊,鐵柱終于見到了賣家。仔細一看,并不是商人,而是個在農閑期間采石的莊稼戶。
雙方見面后直奔主題,很快就談好了石頭的交易。
將訂下的貨都搬來了,賣搓石的老叟就搓著手,示意韋十八他們當面清點。
上好的搓石百枚,中等二百枚,次等五百枚,都放在這里了。”
商隊
這邊,一群人開始清點石頭。
有位能算賬的伙計掏出個草紙本,拿出一根炭筆記賬。
鐵柱這邊飛快點完了手頭的石頭,也跟著摸出兩張油紙,拿著炭筆記起來,權當是鍛煉頭腦。
說起來,商隊其他人能用上炭筆,也是沾了他的光呢。
在這個朝代,木炭條能寫東西這事,早早就有人琢磨出來了,并不稀奇。
但鐵柱拿出來的這種炭筆卻與眾不同,是方仙兒指點棗兒做的特制款。
在細細的炭條上,包了一層圓木柱條,握著寫字時更方便穩當,炭條也不易斷,還不會弄臟手。
用短一截后,筆尖被磨平寫不出字了,可以拿出小刀削幾下來接著用。
總之更得大家喜歡。
伙計奮筆疾書,細致記下采買搓石的數目以及花銷。
鐵柱勾了幾筆,二下五除二就用阿拉伯數字記清了。
一旁,有位叫牛壯的漢子見狀,忍不住笑道“小鐵柱這鬼畫符,記東西確實省勁,可惜只你一人能看懂,正經記賬時就用不到了。”
戴九聞言,插嘴道“也不能這樣講,賬目這種東西,能寫清楚就行,又不是要考學,哪來正不正經一說呢”
這次進城后,戴九就找了個機會,弄了碗水,裝了條小魚去試那毒菌子的碎塊。
魚吞掉菌塊后不久,飛快翻肚浮上了水面。
看來這毒性果然極強,發作也快,令戴九驚懼不已。
眼見為實,他徹底信了鐵柱的話,之后還找到鐵柱跟前誠懇彎腰道了聲謝。
然后兩人的關系就變得親近起來。
這會兒,聽牛壯說出了掃鐵柱興的話,戴九立刻出聲維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