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人脈沒能搶到手里,要不是他之前出了不少血,還許了利,這事一出,就要被人記恨上了。
但眼下就是沒有鬧僵,他與那些合作者的關系,也變得十分尷尬。
不僅如此,明北商隊中的人,心思也都浮動起來了。
能跟著他跑出來的人,本就稱不上仁義的貨色,這下見了韋家商隊的蒸蒸日上,都有了轉身回投老東家的念頭。
察覺到到眾人的態度轉變,明北很快出面,軟硬兼施地打壓安撫一番,然后又在私底下寫了封信,找驛站寄了出去。
寄信回來的路上,明北恰好看到了韋家商隊那邊熱熱鬧鬧的景象。
他緩緩背過身去,陰沉沉道“好師父,好師弟,有這樣的好東西,卻在我走之后才肯拿出來,一點風聲都沒露。看來,就是獨獨防著我啊我倒要看看,那蘭竹露究竟是從哪來的”
念叨完,他就快步離開了此地。
在商隊風風火火做生意的時候,鐵柱也沒忘記查宋銜青的事。
他尋了個好機會,單獨找上岳公子,打聽起另一個宋銜青的情況。
“岳家哥哥,我有些事想要問問你。”
因為鐵柱常以韋十八表侄的名號在外行走,岳公子對他也是十分客氣“啊,有事你便說罷,我定是知無不言。”
鐵柱想了想道“我有個遠方姨母,是巖城人,在村里時,曾受過一位書生的恩惠,一直想要報恩。可惜后來那秀才去南邊考學了,她也沒能報成恩,便一直在心里記掛這事。”
“前些日子,我在食宴上瞧見一位秀才公,長得頗像我姨母那位恩人,就想與你打聽一番,看看究竟是不是他。”
他這套說辭還真不算騙人。
當初西娘在村里,確實是承過宋銜青的恩情。
所以他們后來才會重新回到縣里,求人把他救出來,帶進山里一起生活。
可惜,誰都沒想到,眼下竟會出現兩個宋銜青
鐵柱描述了一下宋銜青的長相穿著,又說了聽見別人喚他含章的事。
岳公子一聽,便笑道“這還真是巧了,宋兄正是巖城人,沒準還真是你姑母的恩人呢。”
說著,就將自己知道有關宋銜青的事,告訴了鐵柱,言語之中略帶欽佩。
在他的描述中,宋銜青就屬于出身農家,但天資過人之輩。
剛來安年城時,對方已是秀才之身,但絕不是撞運的草包之流,相反,他滿腹經綸。
有人好奇問過,才知他原來是在書肆里打過雜,利用那空隙看了不少書,并學以致用。
再后來,他們二人就考進了同一所書院念書。
一開始,從未受過良師教導的宋銜青,在解題答卷時還略顯青澀生疏。
但他進步極快,沒學多久就趕超了不少人。
如今也是書院內叫得上名號的才俊之一。
鐵柱聽完,快速提取出自己想要的信息。
岳公子說的這些經歷,基本都能與他們所知的宋銜青對上。
包括那在書肆打雜的事。
所以,基本可以判定,兩個宋銜青,用的就是同一個身份。
那么,到底誰才是那個真的呢
假的那個,扮成宋銜青的模樣,又是想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