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把這事說給方仙兒一聽。
盛珺很快想到藏在山里的那股清泉,于是冒出猜測,地下說不定會有充足的水源。
她將猜想說出來,建議棗兒她們打些灌溉用的水井,再修建配套的水車等設施。
棗兒她們聽完,覺得十分可行。
之前干旱時,山里的那股泉水救了她們的命,她們在山里種地也是靠著它。
腳下的土地很可能藏著更多的水。
唯一的難事就是尋找可能有水的地點。
沒有先進的方法可用,棗兒她們就按盛珺指點的土法子,在一些無人打理較荒的地方尋找艾草的蹤跡。
艾草喜濕,若是找到艾草,就可以用“氣試法”進一步測試。
所謂氣試法,就是前一天在地面扣上碗,次日來看碗壁上有沒有掛水珠,若是有,地下說不定就藏著水。
不過,若是正經居住比較干燥的地方,這個法子就不行了。得改用“盤試法”。
其實兩種方法很相似。
后者是在地上挖個幾尺的坑,在里面支盆,上面蓋好干草,再看里面能不能生出水珠。
辦法雖簡單,但也還算管用。
大伙齊心協力,靠這樣試了很久,終于定下許多處可以打井的地方。
正好最近天氣回暖,土地也沒那么硬了。加把勁,爭取能在春耕前打好一些井用。
打井也是一項技術活。
好在她們如今擁有兩座城,可用的人很多。
很快就在眠崇那邊找到了兩個很有打井經驗的匠人,過來協助作業。
打井采用的是繩式頓鉆技術。
先在規劃好的井口立好鉆架,再用大型銼器銼,中途用吊桶清理提出砂石,清完再繼續用鐵銼沖擊。
她們的運氣還不錯,圈出來的井大多都能出水。
打十口大概只有兩口沒水,比想象中的好。大伙的辛苦全都沒有白費。
這也說明,她們所在的地方,地下水的確很充足。
邊打水井,水車建造也沒耽誤。
灌溉的問題基本解決,又可以把注意力轉回種地上。
除了之前備好的糧種、豆種以及少量山藥,還有方仙兒那里存的優質良種。
這些種完也不夠,得再收些種子來。
棗兒想了想,跟城中商部的富戶們商量一番,讓他們來想辦法,除了糧種菜種,再弄一些棉花種子。
以前她們還在山里時,就說過種棉花的事,當時方仙兒說棉花吃水,她們就再也沒提過。
今年是方仙兒心疼大家,才給了那么多棉花。棉花這東西是必需品,后面人越來越多,靠方仙兒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去外面買棉的話,又貴得要命,負擔不起。
如今灌溉有條件了,不再缺水,能種還是自己種吧
掰算一下,要做要操心的事情極多。
焦頭爛額的方君團隊十分慶幸有眠崇在。
分走蜂窩煤的工作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讓她們多了許多人用。
這回,城中富戶的人被她們安排買種,眠崇縣的富戶也被收編進了商部,就也一起跟著去。
種子回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鐵柱這邊又要帶隊北上邊疆。
收拾好東西,這次他們帶的物資不多,除了口糧,就是一些藥品,還有一些竹杯之類的小用品。
這回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是尋找橡膠草,然后就是想辦法與外族人建立聯系。
說到建立聯系。
買賣貨物都是次要手段,鐵柱從方仙兒那里得到了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如今也是充滿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