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縣的棉花堪堪夠用,肯定無法分到眠崇來,眼下這些羽絨衣就解決了不少問題。
因為條件受限,這種羽絨衣肯定與盛珺在現代見過的有差別。
御寒效果倒是還行,但經常會有跑毛鉆毛的情況發生。
好在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有幾位嬸子靠著精湛的技藝,在走線上做了一些設計,縫了特殊細密的針腳,跑毛就沒那么頻繁了。而且菱格周圍也像是做了專門的刺繡工藝,在盛珺看來相當時髦。
在這一刻,古今人類的審美達成了統一。
無數鴨毛被發到眠崇的百姓手中。
大伙在休息之余就做些活,給自己縫制羽絨衣
穿,抗寒能力就提上去了,出門活動也不怕風寒。
不過,鴨毛數量畢竟有限,不少人衣服里還是摻了點雞絨,但總體來說仍是非常暖和。
程縣令見狀,對秋娘等人也是敬佩不已。
往日,大家也知道往衣服里填毛有些御寒效果,可誰也不清楚雞毛與鴨毛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看來日后這鴨子可以再多養一些。
且那菱格鎖毛的方法也頗有巧思,實在充滿智慧,令人大開眼界。
救援行動徹底結束,新年終于來臨。
想著去年看過的春晚,秋娘她們就分頭在帳篷里給眠崇的百姓唱了幾首歌。
都是朗朗上口,歌詞簡單易懂,旋律又輕快的曲目,很容易就能跟著哼唱。
在一陣陣的歌聲中,新年的氣氛就冒出來了。
眠崇縣也在眾人的齊心之下漸漸恢復了生機。
秋娘知道,救人也只是一個開始。
在眠崇徹底恢復正常之前,她們需要持續支援吃食。
而她們扎根的興和縣目前也在發展期,支援時間絕不能拉得太久,否則會拖進度。
最好的法子,就是扶持著眠崇自己快些站起來。
秋娘盤了一下眠崇現有的資源,打算給棗兒去封信。
在出發之前,棗兒曾說過,這次救援中的尋常事項都讓秋娘自己做主,她也算做得不錯。
但這樣事關日后發展的大事,就要和大伙商量著來。
雖說是商量,但她人在眠崇更加了解情況,總得擬個初步計劃才行。
秋娘用炭筆點了點紙。
眠崇養雞鴨的農莊損失慘重,一時半會肯定生不出效益。
說來,程縣令還組織百姓種了不少板栗樹,據說品相不錯,去歲秋天得了不錯的收成。城中各式板栗吃食也成了一大特色。后面入冬時修繕房屋,賺錢的板栗也有巨大的功勞。
板栗樹耐寒,今年也能繼續種,干脆借機擴大規模好了。
只是,果實的收獲期怎么也要等到秋天,實在是太久了入秋之前得想別的辦法。
對了,可以從興和分些活到眠崇來做,熬過前面艱難的時期。
正好興和縣事情也多,最近有些忙不過來了,分過來一部分,就可以跟著喘口氣。
那么問題又來了,分什么活比較合適
琢磨這些事令人頭痛。
秋娘干脆走出去,找了些眠崇的村民閑聊。聊了幾句,就聽有人感嘆說,在眠崇生活十分艱難。本地產出匱乏,甚至臨近的兩座山都是鳥不拉屎的,禿就算了,也沒見過什么野物,只能翻出烏漆嘛黑的脆石頭。
若不是縣令一直想法設法拉拔大家做事,這日子恐怕會更難過。
秋娘聽了,心中猛地一跳,總覺得關于這山的描述有些耳熟。
她很快帶人去看了看那座山的情況。
融化一片落雪,再用工具敲開凍硬的土,果然從地下翻出了許多黑乎乎的東西。
秋娘一眼認出那是煤。
行了,她知道該把什么活挪來眠崇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