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簡單的基礎款面包,也是很有性價比,不比饅頭貴多少。
飯館上新的第一天,不少喜歡嘗鮮的聞著味兒就來了。
饅頭果然最為暢銷,剛出蒸鍋的沒多久就被搶光了。
不少人覺得它實惠,打算多買些回去配菜當主食吃,或是直接當午飯。
熱乎乎的一袋饅頭捧在手里,聞著就討人饞,換回去一家人都能吃個滿足。
饅頭這東西,以前各家各戶都吃過,基本是雜糧面制成的,咬起來硬而瓷實,面也是黑乎乎的。
像這么白軟的饅頭,大伙還是頭一回見。
趁熱掰開來咬上一大口,那感覺真是美上天了。
走在路上嘗饅頭的人,吃過一口,齊刷刷就又將它重新包好了,加快腳步往家趕。
這么好吃的饅頭,不配口菜簡直就是浪費,就是夾個最簡單的咸菜吃肯定也香啊
趕緊回家去
沒換到饅頭的,不少人就換了面包。
這種面包和方君那里特供的紫米面包不同,夾心沒那個豐富,只在面粉里加了些雞蛋和糖,有股淡淡的甜香。
不過,面包的表皮帶著一股烤到焦香的脆感,還很有韌性,越吃越上頭。很快就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
比起饅頭,面包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涼了也不怎么影響口味。
只是它也沒有饅頭好配菜,夾些果醬倒是別有一番滋味,當早食或夜宵吃倒很合適。
豐收的小麥都有了好的歸宿。
甜菜、棉花等等農作物也被陸續收摘完畢。
很早之前,縣里對于棉花就有了安排。
摘完后做過簡單的處理,就拉去紡織廠紡成棉布棉線,羽絨服等衣物的制作正式提上日程。
甜菜的情況也差不多,收獲后就被送到制糖坊里制糖用。
縣里目前還是以吃方仙兒的白糖為主,這些甜菜制的糖漿可以運到外面售賣。
再就是眠崇那邊種植的板栗,也為兩縣百姓
們的餐桌增添了不少新鮮滋味。
糖炒栗子、板栗餅、板栗雞板栗能吃的花樣可真不少。
糖炒栗子近來成了縣里最受歡迎的小食。
只要在路邊小館打包一份,捧著紙袋就能邊走邊吃。從早到晚,學習中途吃一顆,做活間隙來一顆,茶余飯后剝一顆,什么時候吃都很適合。
要說這栗子有哪里不好,那就是剝殼有些麻煩。
不過,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這居然算個優點。
栗子連剝殼帶吃能折騰很久,很長一段時間手里都能有個吃食捏著,偶爾盤玩兩下,心里那叫一個充實。
當然,自然也有不愛剝殼的人。
覺得剝栗子麻煩但又想吃,就可以選擇在福利鋪買到一種剝栗子的小工具,對于栗子愛好者來說性價比很高。
這種工具是一個帶可按壓柄把手的夾子。
夾頭像是一個小鐵籠,大小正好能把栗子包住。把栗子放進去輕輕一捏夾柄,殼就裂開了,不會傷到里面的栗子肉,拿出來就能暢享栗子的美味。
說來奇妙,這件小工具還不是盛珺提的點子,而是城里一位愛吃栗子學習又好的小娘自己靈機一動造出來的。
盛珺得知后十分感慨。
只能說吃貨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文化的吃貨就更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