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大批的流民背著包袱往寧州的方向趕,顯得張家村的這幾輛驢車有些格格不入。
不多時,許欣她們甚至看到前方的一輛騾車調轉了方向,也朝寧州的方向駛去。
許久,張大壯嘆了一口氣,扯著韁繩把驢車停在了路邊的空地上。
另外兩輛驢車上的張玉堂和趙大福也跟著把驢車停了過來。
待驢車都停穩后,張大壯朝向另外兩家的話事人張大夫和趙大福問道“咋搞你們怎么想準備回寧州嗎”
許欣三人聞言立馬豎起了耳朵,她們在心里祈禱大家還是繼續往澤州去,因為她們不想回寧州啊
而且這一路逃荒途中相對安穩,是因為張家村的人在互相照應,如果最后只有她們三個往澤州去,那接下來的路途肯定會分外艱難。
張大夫捋著山羊須還沒說話,趙大福大著嗓門表了態“張叔,我是想回去的,除了種地我也不會別的,既然旱災已經過去了,肯定是回張家村最好。”
趙二祿和趙三壽也附和道“對呀,只要有地,日子就能過起來。”
張大壯對這個答案并不意外,他把視線轉向張大夫“張大夫,你們一家呢”
張大夫沒有直接拿主意,而是看向兩個兒子“孩子都大了,讓他們自己做主吧。”
容娘聞言用胳膊碰了碰丈夫,張興昌立馬開口道“容娘的娘家杜家肯定已經到澤州城了,不如我們一起去澤州投奔杜家。”
張大夫繼續問二兒子“玉堂,你怎么想呢”
張玉堂撓著后腦勺露出一個憨憨的笑“我跟著父親,父親去哪我去哪。”
眾人的目光再次匯聚到張大夫的身上。
張大夫嘆了口氣,一把年紀遠離故土屬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也知道兒子孫子們還年輕,肯定是想闖一闖的。
他看了一眼眼含期盼的大兒子和一臉懵懂的達哥兒,做了決定“我們一家還想往澤州那邊看看。”
容娘抱著懷里的達哥兒,眉梢染上了喜色,她肯定是更想去澤州的,不說她娘家的人都去了那邊,就是為將來的生活考慮,她也不想回張家村。
畢竟公公一家本不是以務農為生,只是順帶種些口糧罷了。
這些年,家里也攢了些積蓄,等進了城,公公可以帶著小叔子看診,丈夫張興昌嘴皮子利索,可以想辦法做些小生意,她自己也有刺繡這門手藝,只要順利進了澤州城,不愁生活不下去的。而且達哥兒也十歲了,如果能去澤州,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夫子。
開心的不止是容娘,許欣三人也很高興,至少大家沒有一邊倒地都想回去。
不過光張大夫一家決定去澤州還不夠,張大壯和張嬸的決定對于許欣她們來說也很重要,畢竟她們的驢車還得靠張叔幫著趕呢。
許欣三人齊刷刷地看向張嬸兩人,尤其是趙樂樂,大眼睛撲閃撲閃的,看著張嬸的心都要化了。
張嬸笑道“喜姐兒也聽得這么認真呀那喜姐兒是想回寧州還是去澤州啊”
趙樂樂努力讓自己的語氣更符合年齡人設“想去澤州,娘說那里有糖吃。”
眾人一下就笑開了。
張嬸又看向李雨云“云娘,你怎么打算我們夫妻倆跟著你們。”
聽到這句話,許欣三人一直懸著的心放下了,她們自然是想去澤州。
許欣早就約好了要和杜越在澤州匯合,要是這樣錯過了,之后還不知道該怎樣才能聯系上。
另外,她們并不太會種地,現在逃荒途中,每天生活節奏簡單,還能靠許欣繼承的欣姐兒記憶應付,如果回到熟悉的張家村,她們很可能會露餡。
趙大福沒想到只有他們打算回去,他不解地問道“張叔,澤州現在不是只有親戚接應才能進城么云娘家那個親戚那么久沒聯系了,能聯系上嗎而且你和張嬸跟云娘在戶籍上也沒有親戚關系,到時候進不了成可咋整。”
趙大福這么說倒沒有惡意,張叔張嬸是種地的一把好手,到了澤州城未必可以像張大夫一家一樣安居下來,不如現在回去領種子種地來得實在。
張大壯搖了搖頭“沒事,既然云娘她們想去,我就先把她們護送到澤州去,如果進不了城,大不了到時候我們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