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樓縣買自行車的大部分都是這些職工家庭。
只不過這樣的職工家庭在樓縣只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不是農村人,沒有地,又沒有正式工作,日子緊緊巴巴的。
同市供銷社也在售賣麥芒自行車,當然,牌子上寫的是童車,不過不要票還是吸引了很多人。
同市比樓縣要富裕很多,市里工廠也多,工人更多。
他們對于這樣的自行車爆發出極大的興趣,在有個供銷社員工展示調整車座和把手之后,迅速引爆全場。
人們呼朋喚友的,相約前來購買麥芒自行車,每當孩子們放學之后,滿大街都是騎著自行車到處亂跑的孩子們。
甚至二八大杠的銷路都沒有麥芒自行車的銷路好。
尤其是紅色五星經典配色,很快匯聚成紅色的海洋。
張書記看著銷量如此之好的麥芒自行車,再次心痛,沒能把廠子留下來的傷悲涌上心頭。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那些老師傅寫回來的信。
信件里滿滿的都是對新設備的夸贊,還夾雜著一些對李麥芒的稱贊。
張書記就覺得有些疑惑,更多的是欣慰,老師傅們到工廠之后,一直在研究自動化設備,而李麥芒也從來沒有阻攔他們。
這是很難得的,要知道,現在有很多國家都在對他們進行技術封鎖,那些高精尖設備,別說讓他們放開了研究了,有的甚至看都不讓他們看,想摸著他們過河都做不到。
他可不相信李麥芒看不出來這些老師傅們是想研究她的設備,一個千里迢迢,從漂亮國來華國,投入這么多辦工廠的人。
哪怕她只是個十八歲的孩子,只是個女孩子,也不能小覷。
而她不阻止老師傅們研究設備,張愛國猜測,她可能是真的把華國當成自己的半個家了,也可能是,這些設備并不是最高級的設備,就算被他們學了,也無所謂。
不管哪個原因,張愛國他們都要承李麥芒的情,畢竟這些設備對他們來說確實重要。
如果說張愛國是后悔中帶著慶幸,那么原市的市長就只剩下后悔,原市的供銷社還一直催著麥芒自行車廠給他們加大供應量。
作為晉省的省會,原市是最繁華的城市,也是晉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說還有來往的客商。
分配給他們的自行車根本就不夠用的,往往是攢了一個星期發過來的兩萬輛自行車,不到三天的時間就銷售一空。
甚至因為太過便宜,有來這里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時候,會捎上幾輛自行車,不管是自己用、送人,還是帶到外地賣出去,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原市這么大的市場,你們可以減少對同市和樓縣的供應啊,尤其是樓縣,那里應該賣不了多少輛,多發一些來原市,而且,發貨越多,也更劃算。”
供銷社的采購主任語重心長的跟麥芒自行車廠的外銷部人員談判。
外銷部人員只能笑著說“沒辦法,產能就這么些,過段時間買過的人多了,就沒這么多買的人了。”
不增加供應是有原因的,他們需要留一部分產量去其他省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