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財務部說是廠長出的錢,掛的工廠的名字。”
“這么多錢,他們村該建的多好啊。”有人酸溜溜的說,他也捐款了,他家并不富裕。
“哎,后面有救災規劃。
以每人二十平方米的使用面積修建可居住磚房,每兩人一張床,對應人數的廚具、床鋪等日用品。”
“這樣的話,捐款還會剩下很多吧”這救災規劃,跟羅村小區建設差別有點大。
他們剛開始看到這么多捐款的時候,還以為趙莊也要修成羅村小區的樣子呢。
“每人二十平,還要帶上廚房和廁所的話,有點小吧。”
“小怎么了,好歹是磚房,還是免費的,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就是就是,這錢是救災用的,又不是拿來讓他們發財的。”
“也就是說說,沒說不好啊。”
有人提出個問題“上面有沒有寫剩下的錢怎么辦會不會退回來啊”
“寫了寫了,如果有剩下的,會存在財務處,一旦再次出現需要捐款的情況,在征得大部分同志同意后,從這里面出,當然,如果不夠的話,工廠補。”
“什么叫再次需要捐款。”
“這你都不懂就是再有村子受災了,那就跟大家說說,看看大家同不同意給他們捐款。”
圍觀的工人們點點頭,覺得要是這樣的話,他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有了捐款,雨停之后,各類建筑用車,和建筑工人,開始陸續進入趙莊,清理完村子的廢墟之后,在原址上修建新房子。
房子全都不大,按照房子大小劃分區域,每所房子都預留了將來擴建的地方,并不是挨在一起的。
房子沒有建廚房,只有住的地方,廚房后續他們用剩下的建筑廢料自己搭建就可以了,這樣可以
盡量擴大居住面積。
看到一點點被清理干凈,開始建設的新家,趙莊的人才重新生起對生活的希望。
住在工廠的這段時間,他們格外感謝工廠里的工人們,如果不是他們,這日子真的不知道該怎么過。
有的老太太甚至給工廠全體工人立了長生牌,每天早晚祈福,希望他們能長命百歲,好人一生平安。
雨停之后,才是孫星最焦頭爛額的時候,縣里各地受災情況,救災情況,災民安置
收到趙莊的災民安置之后,孫星長嘆一聲“要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像麥芒工廠和趙莊一樣,早早的安置妥當該多好。”
旁邊的助理說“那得多少個麥芒工廠這樣的廠子啊”
是啊,那要多少個這樣的工廠啊,如果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工廠一對一幫扶,他也不用操心了。
暴雨季結束后,白何年他們這批新招來的員工正式進入崗位。
兩個助理的辦公室就在李麥芒辦公室隔壁,中間打通,方便來回傳遞信息。
白何年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漂亮國,查看的成效,以及實地采集購買學習機的家庭對他們學習機的真實評價和未來期望。
沒有想到出國機會來的這么突然的白何年在短暫愣神之后,快速點頭,并且著手準備具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