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食堂的剩飯桶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每次吃完飯,里面都是滿滿的,甚至溢出來,這還不包括一些工人直接倒在洗碗池里的。
附近有的村子過來拉剩飯回去養豬,豬越養越多,村子里找到這種不要錢的養豬辦法,都是騎著自行車來拉剩飯。
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工人開始把浪費當成一種習慣,老師傅說的時候,心疼的不得了。
他是從以前的苦日子過來的人,見不得人浪費糧食。
內宣部也發過幾次黑板報,在食堂張貼不允許浪費糧食的標語,沒用,因為內宣部自己也倒剩飯。
如果是飯太多吃不完倒了,行,可以理解,下次少打點就行,少浪費點。
可大師傅見他們倒飯的時候問過,是不是今天的飯菜不合胃口什么的。
有人直接就說,不是不合胃口,大家都剩飯,自己吃干抹凈,顯得跟自己沒吃過飯一樣。
這就是思想出問題了,大師傅說“不浪費糧食,咋就成了丟人現眼呢”
李麥芒當時無話可說,這個問題,其實在她上大學的時候也出現過,她還以為,是二十一世紀后才會出現的問題呢。
原來,只要有了錢,供應充足之后,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啊。
后來她也跟內宣部的人聊過這個問題,內宣部現在是新調過來的一個中年男人,是從陳平安原來的單位調過來的。
當初陳平安被調到麥芒工廠的時候,他也幸災樂禍過,誰曾想,很快大家就都后悔了,都想來麥芒工廠上班。
陳平安出差的時間,他被調過來,跟陳平安不一樣,他只是頂崗,等到陳平安回來,他就會被重新調回去。
他的想法是,好好干,爭取把陳平安擠掉,自己留在這里。
他人到中年,想繼續往上升,已經沒有希望了,自己水平自己知道。
既然不能往上升,那麥芒工廠就是個非常好的養老的地方。
工資高、事少、領導少,尤其是工廠的福利,比他們那的福利好太多了。
李麥芒說到這個問題,他表現的非常積極,李麥芒說的,他也都做了,效果好不好,這不是他能決定的,他只是個小小的內宣部干事。
對于這種,深諳摸魚之道的人,李麥芒也想過直接把他退回去,后來想想還是算了,那時候距離陳平安回來就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
把他退回去,這中間折騰的還不如等他自動離崗呢。
農歷一月,放假的陳平安正式回來報道。
在棒子國呆了這么長時間,陳平安看起來還是以前的老樣子,明明之前在棒子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
“我記得你在棒子國穿的都是好西裝吧,來工廠怎么不穿”
“我把它賣了。”
“啊”這個回答讓李麥芒猝不及防。
“在棒子國穿西裝那是迫不得已,不然不好開展工作,回國再那么穿就奢侈了,現在這一身就挺好的。
暖和、舒服,我也穿得起,再說,我這衣服還是新買的呢。”
以前帶補丁的衣服都穿得,現在的新衣服沒什么不好的。
李麥芒只能說,不愧是她認識的陳平安,一如既往。
這樣的陳平安回來,她也就放心了。
果不其然,就一頓飯的工夫,陳平安就找上門來,說工廠里浪費糧食的問題。
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之前那個人需要李麥芒提醒著,才會關注到問題,沒人提醒,那就是隨便弄弄。
而陳平安是主動發現問題,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工廠的工人們需要加強思想學習,不能讓這樣的不正之風繼續蔓延,時間長了,所有人都認為,不剩下糧食是可恥的,接下來他們就會開始攀比誰浪費的更多。”
他說的是真的,李麥芒可以作證。
“我知道縣里還有沒有脫貧的村子,過幾天我會去那些村子做采訪,到時候會帶著食堂的飯菜過去。”
“行,我讓大師傅給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