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吃的都很仔細,甚至不小心掉在地上,也會快速的撿起來吃。
看到陳平安他們看他,就嘿嘿笑著說“沒事,剛掉地上的,還能吃。”
也有人在看到沒有飯菜后,停止了吃飯,問就說是想留著以后吃。
“這菜,等到明天,弄出來一點做個玉米面條,好吃的很。”
“現在天氣熱,到明天恐怕就壞了。”
“哪那么講究,不會壞。”
哪里是不會壞,只是壞了他們也愿意繼續吃罷了。
李麥芒看完沉默了,其實像視頻里這樣的村子,在這個年代并不是少數,可是人都是健忘的,總有人吃了兩年飽飯,就忘了曾經的苦日子。
憶苦思甜的目的從來不是憶苦,而是思甜,是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組織大家看電影吧。”
陳平安拍攝的視頻很長,全程幾乎沒有剪輯,卻是很好的反應出來了他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食堂再設一個管理崗位,專門管理食堂剩飯剩菜問題,剩飯剩菜太多的人,進行登記批評。
多次大量浪費飯菜的人,取消評獎評優資格,每周被登記批評的人,下周負責食堂泔水運輸。”
取消評獎評優資格才是最主要的,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工人們榮譽感都很強。
一個人若是被取消了評獎評優資格,不僅是物質上的損失,更是精神上的損失。
如果被親朋好友,街坊四鄰知道了,那就更了不得了,還要遭受精神攻擊。
李麥芒也不擔心會有人不滿意這個政策,這個政策要在大家看完這個視頻之后,才推出。
趁熱打聽,趁所有人心里還有愧疚感的時候,想必就算有人覺得不高興,說出來之后就會被有正義感的工人抨擊。
工廠要組織大家看電影,興高采烈的帶著小板凳,等到看完之后,回去的路上卻有幾分沉重。
工廠里是看不到吃不飽飯的人的,不少工人看了視頻,回想起來,又覺得自己真是不應該,吃剩的飯菜,都夠別人一家開開心心吃一天的。
飯菜不好吃嗎當然不是,很多人不過是跟風,覺得剩飯剩菜才能表現自己是富裕的,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
有懲罰政策,當然也有獎勵政策,新推出的光盤行動,每次把飯菜吃光光,就可以領到一個蓋有印章的小紙條。
這個小紙條可以用來兌換日用品,工廠有專門的兌換點,什么毛巾、洗臉盆啥的,反正就是,后勤處有啥,就可以換啥,每樣東西的兌換點都不一樣。
一套組合拳下來,立竿見影,原本跟風的人少了很多。
浪潮褪去,誰在裸泳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幾個典型分子,不僅不思悔改,甚至還振振有詞。
一會兒說什么食堂大師傅打的飯菜多,一會兒說飯菜不合胃口。
負責登記的人可不管那么多,他們剩下的飯菜已經遠遠超過了允許范圍,直接記上不廢話。
李麥芒端著只剩下菜湯的飯缸緩緩路過,心里暗暗記下這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