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再強撐下去已經無濟于事了。
勛國公決定之后,分家也分得利索,先把二兒子和三兒子挪了出去,各出銀兩為他們買下新宅。
離得也不遠,就在勛國公府前一條街。新宅肯定是不能跟他們現在的宅子比,但老一老三都沒有意見,還道“父親,能有一座宅子就很不錯了。”
何況繼母答應此次讓大家平分勛國公府的鋪子和田地,這可比父親自己來分得到的多。
孫三娘道“我是后母,卻不偏袒哪個,就連嫁出去的姑奶奶也該得些家財才是。”
這么一來,除了老大和勛國公誰都舒坦。
老一和老三因站在孫三娘一邊被老大又揍了一頓,于是一分完就迫不及待要離開。云家舅舅來訓斥他們,他們也有話說,“舅舅只顧大哥,還不是因為只有大哥會繼承這勛國公府。我們兩個就不是舅舅的親外甥了,只是個外人。”
云家舅舅“我何曾不管你們了”
老一是有話說的,“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和大哥都有意跟舅舅再次結親,舅舅卻只將女兒許配給大哥的兒子可見即便都是母親的親兒子,在舅舅心里也排了個三四五六等。”
長年累月的被冷落,他們自然是有怨氣的。云家舅舅氣得甩袖而去,勛國公也眼眶濕潤,十分不解,“就因為這些小事大家說開就好了呀。”
老一笑了笑,道“可是父親,不患寡而患不均,這般的道理您該懂的。”
老三直白些,“若是我跟舅舅,或者是跟您說要給您納個寡婦回來,父親和舅舅怕是要打人的。”
但大哥就行。
老一“因為父親把大哥當成是未來的依靠,多多少少將心偏了過去。”
勛國公一夜之間像是老了四五歲。他問孫三娘,“老一老三出去了,老大不分行不行”
孫三娘如今精神奕奕,滿身都是斗志,堅定的搖頭,“不行”
勛國公唉聲嘆氣,“三娘,我已經讓步很多了。”
孫三娘卻道“從瓏瓏死去的時候,我就在讓了。”
勛國公聽見幼女的名字還是愿意再退步的,沒法子,只能去找老大談,卻被老大抱著哭,“父親,難道有了后娘就要有后爹么母親去世的時候,您在她床頭說一定會看顧好我,難道您忘記了嗎”
勛國公沒有忘。但是他也顧及著孫三娘。想了想,狠心道“那就一人退一步吧。”
明著不分家,但把勛國公府一分為一,開兩個大門。大路朝邊,各走一邊。
孫三娘沒意見。于是此事就這么定了下來。
折綰和玉岫上門為她慶賀,三人起了鍋子坐在一塊喝酒吃肉。
不遠處還起了一個小鍋子給兩個從慈幼院帶回來的孩子。
都是五六歲的模樣,孫三娘沒讓他們叫阿娘,只叫姨母,道“只當是娘家親戚來投奔我了。”
這
般也好。折綰吃一口菜,忍不住又去看小姑娘。她是長得漂亮的,慈幼院的管事聽聞是勛國公夫人要養,便將最漂亮的送了來。
男童也漂亮。
兩個孩子洗干凈了放在一塊,讓人看了也賞心悅目。
但臉上卻怯弱得很。尤其是小姑娘。
見折綰看過來,她怯生生的抬起頭,討好的朝她笑了笑,而后就放下筷子不敢動了。
折綰驀的心里一酸,眼眶一紅,也彎唇朝她笑了笑,輕柔道“桃花燒麥好吃的。”
小姑娘就連忙拿起面前的桃花燒麥吃。折綰只好轉過頭,不敢再開口。
她怕再開口,小姑娘只敢吃桃花燒麥了。
她低聲問孫三娘,“可取了名字”
孫三娘也發愁,“沒呢。這段日子鬧哄哄的,便一直讓婆子照顧他們,也不敢領到前面來,怕嚇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