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后遍布雜草的爛泥地,此刻居然被清理成了特別平整的田壟。
這是林雪君帶著孩子們開辟出來的
“昨天林同志說,她今天會準備一些小糕點。如果我們贏了,就分糕點給我們吃。如果她贏了,我們要去山上撿一米長的樹枝,回頭她想把這片田地圍起來的。”另一個大男孩探頭爭著回答。
“不過每次我們就算輸了,幫忙做事后,林同志也會分肉干、糖果給我們吃。”
“前天我們還一人分到了一條野豬肉條呢。”
孩子們嘰嘰喳喳說了半天,大女孩才又總結
“可是比賽玩嘎拉哈,我們從來沒贏過。林同志是嘎拉哈勞模,打遍全生產隊無敵手的,連阿木古楞也贏不了她,大隊長也輸給她的。”
嘎拉哈是本地人對羊拐骨的叫法,它是連接羊腿關節部位的小骨節。
每個羊拐骨都有四個形狀不一樣的面,這四個面被稱為“坑兒,肚兒,砧兒,驢兒”,四個羊拐骨為一副,很多手巧的人可以同時玩三四副。
玩的時候把口袋扔高,手快速抓起散落在桌子上的所有同面的羊拐骨,抓好后還要同時接住掉下來的口袋。
具體抓哪一面可以由玩家自己選擇,比如4個羊拐骨往桌子上一甩,兩個坑兒面朝上的羊拐骨靠在一起最方便被同時抓起。那么選擇扔高口袋后,趁口袋掉下來前抓起兩個坑面的羊拐骨,再接住掉下來口袋,就是最簡單的選擇了。
“林同志技術高超到,她扔高口袋后,這么短短的時間里,能快速捏起散布在桌子四角的四五個坑面羊拐骨,還不碰到中間挨著的其他羊拐骨,之后還能穩穩接住掉下來的口袋。”一位孩子滿臉崇拜地道,仿佛林雪君玩嘎拉哈的這個技術,比她做獸醫的技術更值得追捧一般。
“哈哈哈。”孟天霞被孩子們逗得咯咯笑。
林雪君這是用嘎拉哈這種游戲的模式,給孩子們找了個賺吃賺喝的工作啊。孩子們把肉條帶回家的時候,家長一定都很高興吧。
“我們吃完飯再來。”
孩子們等了一會兒還是見不到人,便道別回家繼續勤練嘎拉哈去了。
孟天霞將從場部幫林雪君買回來的畫畫用具、泡菜壇子等,幫衣秀玉買的蛤蜊油、算盤等,還有自己買的肉雞、搪瓷杯、搓衣板、頂針、篦子等全部整理歸位,屋里屋外忙個不停。
臨近中午,上山砍樹、耕田、采榛蘑,去牧場播種牧草的社員陸陸續續回大隊。
孟天霞發現,幾乎每個路過知青小院的人都會站在外面探頭欣賞討論一會兒,仿佛知青小院成了駐地一處散心觀賞的風景。
許多人一邊參觀,一邊興致勃勃地規劃起如何將自己家也修整成這樣。
沒有人不想住在好看又舒適的地方,
靠山村落的生活從來都是能湊合就湊合的,大家生產勞動都累,往往沒時間去把屋院搞漂亮。
有時遇到那種能多歇一會兒就歇一會兒的懶漢,連整潔都難。
可是知青小院給大家打了個樣兒,林雪君的水渠修好了,水槽砌上了,院子鋪好了,圍欄重修了,還種上了鮮花
的確漂亮,的確干凈舒服,大家都看在眼里,哪能不饞呢。
有了明確的美好目標,大家也就不湊合了,勤快上進的社員都督促著家里人一起忙活起來。
這小半個月時間,大家白天忙大隊的,晚上和休息日都還在忙自己的,可累壞了。
但每天下工時過來看看知青小院,他們就又會恢復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