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聘得佳婦如此,只可惜將軍不能親眼來看看了。
顧易沒有想那么多,他只是等不及地要上城墻去見見人,剛一上城樓就直奔著盧皎月而去。
“月娘”
他覺得自己有許多話想要說,但是真的執住人的手之后,又不知道該說什么,只是下意識順著對方抓過來的力道給人借力。
借力
顧易隱隱意識到什么,在盧皎月些微踉蹌的時候,忙將人攬入懷中。他想要抱住人,但是往下摸索的手卻觸及一片溫熱的濡濕,蔓延開的血腥氣在本就血淋淋的城墻上顯得不那么明顯,但還是讓人嗅到了。
顧易腦子有點發懵。
意識好像和身體分離了一樣,無法對現狀做出準確的判斷。
而在系統尖銳的爆鳴聲中,盧皎月艱難地扯出一個笑來,緩聲,“我好像不太好”
顧易這才猝然驚醒。
他記不清自己是怎么把人抱起來,又是怎么把人帶下城墻的。并沒有回顧府,也來不及回顧府,是就在緊靠著城墻地方就近空出的一間屋舍,趕來的產婆就在屋中,血水一盆一盆地往外端。
顧易帶著一身的血跡,僵硬地站在院中。
他聽不到聲音,屋子里什么聲音也沒有,連周圍環境的聲音都好像一點點淡去。
過于安靜了,以至于看到的一切都變得空洞又冰涼。
盧皎月覺得自己還行。
雖然最后這段時間確實挺折騰的,但是她全程都讓系統卡著安全線,被提醒了就立刻去休息,非常聽勸。唯一玩脫了的也就是最后登上城頭的這一次,里面也多多少少有點“看到援軍、精神一下子放松了”的影響。
不過總的來說,問
題不大。
顧易的這個兒子在劇情里是有存在感的,世界意識影響下,多半能安全生下來。至于她自己,那就更沒問題了,她本來就是“早逝的原配”,這種完全背景板的角色,就算比早逝更“早”一點兒,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其實她在這個小世界要做的事早就做完了,嫁過來只是最后圓一下劇情線而已。
和上個世界周行訓因為繼承人導致的小世界崩潰不同,這個世界的屢次崩潰原因是顧易沒有獲得足夠的成長時間,也就是顧家的父兄去世太早。
很明顯,顧家父兄的死和陳帝脫不開關系。
這事得從上一輩說起,顧父一開始是渝陵王麾下將士,武康篡陳自立,但因為無法服眾,各地紛紛舉兵反叛,顧父自然也是跟隨渝陵王一起反了。
在諸路討伐逆賊的藩王中,渝陵王最終脫穎而出,從陳朝皇室的旁支中登上帝位,大封麾下將士,顧父因戰功卓著、位居首功,得封車騎將軍。故事到這里進展都還很正常,說不定還能留一段帝王名將佳話,但是事情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也不知道是當上了皇帝太高興,還是都城內美酒太過醉人,亦或者是慶功宴太多實在應付不過來,渝陵王不、已經是陳帝了,在當上皇帝沒多久,就因為縱酒過多猝死了,留下了尚在稚齡的幼子。
是顧父帶頭擁立的幼主登基,這位也就是現如今的陳帝。
接下來的發展就很容易推測,幼主漸漸長成,和權臣漸生嫌隙。對于陳帝而言,一方面各地宗室虎視眈眈,他不得不依仗顧家的武力震懾,另一方面,武康篡陳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他又要擔憂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廢帝。
顧父這邊也是同理,開府儀同三司、總攬內外軍事,他若是進一步,那就是犯上作亂、天下共討;要是退了,那就是束手就擒、為人魚肉。
顧父最后還是退讓了,自請鎮守北疆,以示無悖逆之心。陳帝也深受感動,親送至城郊。
君臣相得。
起碼在那個時候,在那一刻、確實是“君臣相得”的。
只是不管是感情還是感動,到底是最不可靠的東西,它永遠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常年在外鎮守的邊將,是沒有辦法同身邊的親侍近臣相比的
陳帝其實并沒有切實地去做什么,他只是以一種放任的態度、默許了一切的發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