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柱比侄子早起不過片刻,進廚房時灶臺上已經擺好了小菜。
他不會做飯,但瞧著艾弛麻溜的動作,也被震撼到失了言語。
面團子在他手上跟泥似的,隨意搓揉幾下便成了饅頭。
豐懷郡人喜食米粥,對饅頭包子等都不拿手。
鎮上唯一一家包子鋪,還是老板娶了個北郡城婆娘這才學了門做包子的手藝。
艾弛熟練的程度好像比那家包子鋪夫妻還要熟練。
“哥,你再記下,咱們還得買幾個咸菜缸子。”
艾柱說“好”
面團砰地一聲摔到案板上。
艾弛從柜子里拿出根手臂長的搟面杖,抹上層面粉。
面團切出一團,按扁后直接用搟面杖搟成大張面皮。
那么大的搟面杖在艾弛手下,好似長了眼睛,不停轉動變化方向。
很快,面皮變成薄薄一層。
陽光剛好從窗口照到面皮上,顏色微微有些泛黃,赫然已經是餛飩攤上看到的餛飩皮模樣。
艾柱吞口水。
“大哥,我聽到好像有人來了,你看看去。”
艾柱不知作何想法,聽到艾弛這么說,當即就彈了起來。
就跟聽話孩子似的,立即往膳堂里跑。
膳堂里果然來人了。
兩個少年學生有些忐忑地在膳堂里徘徊,面色都有些憔悴。
兩人同出自一個村,為供他們入飛虹書院讀書家中已傾盡家財。
高些的叫杜佳澤,臉頰深凹,一看就是營養不良的樣子。
矮的那個叫紀明,臉色稍好些,就是一雙眼睛無半點神,整個人勾肩駝背的。
說起來,他們之所以成這副模樣,其實都是餓的。
膳堂不開門,他們就沒地吃飯。
每月三百文的飯錢能在膳堂吃一個月,可要自己開火,只夠吃十日。
柴米油鹽哪樣都要花錢買。
況且上個月飯錢已交,他們哪來的銀錢再買飯菜。
這十幾日來,兩人幾乎是三天吃兩頓。
昨日聽聞今早膳堂開門,二人餓得一宿沒睡,天沒亮就盼著能快些吃上。
“大叔。”
見膳堂終于有人走進來,杜佳澤急忙上前拱手。
“兩位小哥稍等小會兒,我這就去把粥和咸菜端出來。”艾柱說著就往廚房走。
只聽隔了道墻的艾弛高聲道“哥,你讓他們直接進廚房來。”
“要不你們直接進廚房,饅頭剛出鍋熱乎著呢。”
“好好好,大叔您先請。”
只要有吃的,兩人哪會介意究竟在哪,連聲催促起艾柱帶路。
“饅頭在那邊鍋里,每人兩個”
艾弛抬起頭來,看清楚兩人臉色的瞬間話鋒直接一轉“這里還有餛飩,把碗給我。”
兩人瞧著可比艾奕辰慘多了。
膳堂飯菜都有定量,兩個饅頭一碗粥亦或是一碗餛飩。
因曾經出現過學生連吃帶拿將飯菜帶下山的,書院飯菜至此之后便由掌勺親自打。
“餛飩”
杜佳澤連吞口水,舔著嘴唇靠近。
大鍋中開水翻滾,艾弛隨手一揚,抓了兩大把小餛飩丟進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