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雖然少,但屋子里除了兩張床外,再沒其他家具。
艾弛打算先去趟學校,有閑錢再考慮買家具的事。
窮光蛋艾弛,每一樣都要精打細算。
好在元華國對異地就讀的政策比較寬松,只要有學籍加上借讀費用就能轉學公立小學。
此時正值九月底,學校剛開學沒多久,轉學越快越利于孩子融入班級。
艾弛當時就決定讓艾奇盡快轉學。
每年一千六的借讀費,加上學雜費,共花費兩千五。
拿了收據從學校出來后,艾弛立即給村委會主任打去了電話。
如果親自回去接,一來一回至少得花上千,這些錢留著買些家具用品更加實惠。
拜托關系較為親近的村主任幫忙,能省不少。
對方欣然答應下來,并且聽語氣很欣慰。
艾奇獨自留守在家,村里不少大人都很擔心。
能接到城里去當然是好事。
從老家土砌村到慶林市,攏共一千多公里。
綠皮火車硬座,二十二小時到站。
從掛斷電話到收到具體火車班次的短信,只用了兩天。
這兩天期間。
艾弛聯系了一直跟著對方干的廚師,詢問下個工地開工時間。
干完一個工地就換地方,是伙食團廚師的慣常工作方式。
電話打過去,大廚卻無奈告知最近檢查出來肺癌早期,前些天趕回老家醫院治病去了。
如果艾弛有信心,完全可以去應聘大廚位置。
收到地址和負責人的信息后,艾弛坐車前往火車站去接艾奇。
人流擁擠的出站口,慢慢走出個矮小身影。
大包小包幾乎將人淹沒,每走幾步都要停下來休息會,片刻后深呼吸一口氣又繼續扛起口袋往前。
“艾奇。”艾弛用家鄉話叫。
略帶了些高揚音調的地方話傳入清瘦少年耳中,艾弛立即看到雙被喜意迅速充盈的眼睛。
那種高興由內而外,燦爛得使人心酸。
“哥。”
想奔跑,卻被重量絆住了步子。
艾弛想幫忙,卻只能站在欄桿后注視著小小少年奮力往他生命中唯一親人而來。
相依為命的兩個人,都在此刻涌起了難以言喻的心安。
“哥。”
十三歲的少年,個頭才到艾弛胸口,穿著件洗得發白的藍色校服。
艾弛抬手摸了摸弟弟有些刺手的短發,笑了。
“走,咱們回家。”
出租房就是兄弟倆的家。
屋里什么家具都沒有,只床上多了床被褥能睡人。
“哥,這就是我們的家。”
屋子再簡陋在艾奇眼中都是最好的地方,興奮得到處摸,滿眼歡喜。
艾弛解開蛇皮口袋的繩子,笑著解釋“明天咱們去舊貨市場買點家具。”
“那我能買個書桌嗎”
“哥就是打算等你來了再買家具,書桌當然要買。”
蛇皮袋子上面是幾件舊衣服,底下竟然是混合在一起的大米和面條。
經過顛簸,面條早已碎成小段。
“怕放在家里被老鼠偷吃,就全部帶來了。”艾奇紅著臉解釋。
“我弟弟是個勤儉的好榜樣,哥要向你學習。”
就算不被老鼠糟蹋,也肯定被大伯娘收走。
從艾弛將艾奇接走起,就已經抱著以后回家房子里什么都沒有的準備。
“哥,我還把奶做的咸菜都帶來了。”
見艾弛很贊同他的做法,艾奇立即邀功似地將剩余幾個包都打開。
奶奶離世前擔心兄弟倆沒吃的,做了幾十罐子咸菜和許多臘肉。
一部分吃了,大部分都被大伯娘偷走。
“咱們留著慢慢吃。”艾弛鼻子一酸,悶聲道。
六年沒見,血脈親情之間的聯系讓兩人迅速變得親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