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聯想到朱夫子教的東西,雖然朱夫子現在還沒教
到四書,仍舊在教葉居敬啟蒙的東西,但哪怕是這些不過是啟蒙的東西里也能看出來,要比前世淺顯上許多。
之前葉居敬還以為是這國公府就不想讓他讀書讀好,所以請的先生也是特意敷衍的。朱夫子學問不高,見識可能也就一般,所以教他的時候自然也只能往淺顯了教。
現在,葉居敬突然有一種感覺,仿佛不是朱夫子教的淺顯了,而是這個世界如今的學問就是如此。
這樣的意識讓葉居敬汗毛都豎起來了。
而驗證自己所想的倒也很簡答,就是只要他臨時出門,再突然去街面上找一個書鋪,看看書鋪里的書就知道了。
只是臨時出門去卻是有些不太容易。
葉居敬到底是年紀小,雖說鄒氏也不拘著葉居敬,但到底是出門前得報備過去哪里,帶足了人手,或者由葉居義或是葉居禮帶著才能出門去。
可若是這樣出去,那就有可能他們早早地就在書鋪收拾妥當了,只讓葉居敬看到他想看到的。
不過如今葉居敬也還只在啟蒙階段,這事的確認雖然急,但也沒到非常急的時候。
但葉居敬也沒想到,這機會來得這么快。
“敬兒,下個月初十是你娘的忌日,今年你頭一年回來,我想著在永寧寺給你娘做上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鄒氏把葉居敬喊過來說道,“你也正好去廟里住上幾日,給你娘祈福。”
葉居敬聽到這件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估計這家里是有什么事情要發生,只是得支開自己。
只是,他既然占了原身的身體,雖說這也不是他主觀意愿占的,但卻也得還了里頭的因果。生母的忌日,原本也就該去做法事,在廟里跪經的。
果然,鄒氏說道,“只是你爹和兩個哥哥都忙,不能陪著你一起去廟里,你多帶幾個人去永寧寺吧。”
你看看,“都忙”這兩個字就顯得很靈性了。
“對了,你住在寺里,也別出去胡鬧,只管在寺里讀書便是,若是要出門,那也得帶足了人手才能出去。”鄒氏叮囑道。
所以,帶足了人手便是能出門去的。葉居敬的眼睛突然就亮了。
到永寧寺去給生母做法事,對他來說倒也不全都是壞事,至少在外頭要帶人突然出門去,就要比在家里方便很多。
鄒氏向來喜歡塑造自己是個慈母,對庶子視如己出,所以在吃喝用度上向來不會為難葉居敬,尤其是這種出門去外頭的,更是恨不得樣樣精細,也好在外頭表現自己。
這回葉居敬出去,更是讓葉居敬差不多帶上了五六個個家丁,又有掃撒的婆子和平日里伺候起居的嬤嬤們,甚至連馬車都多準備了一輛,預備著葉居敬可能出去逛逛。
這倒是正正好方便了葉居敬。
永寧寺算得上是京城周邊香火最旺盛的寺廟之一了,來永寧寺上香的百姓們就已經是絡繹不絕,連帶著京城的貴族們也都愿意來永寧寺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