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哪里就有這么多巧合的事情,自己來永寧寺做法事,正好王家大姑娘也在永寧寺清修,又恰恰讓自己撞見了。
這實在是太過于巧合了。
只是這么多巧合加到一起,那就不再是巧合了。葉居敬這個時候甚至都懷疑是不是鄒氏故意讓自己撞見這丑事的。
冷靜下來,葉居敬又覺得不可能。
且不說今日來后山實則是自己提議,哪怕是旁人提議的,這偌大的后山能遇上也實在是湊巧。只說這樣的丑事,若是葉居敬是鄒氏,必然不動聲色地去王家退婚才是,又何必將這樣的事情點出來,王家面上不好看是其次,作為男主角的葉居義也必然成了別人口中的八卦。
不過,這巧合背后是有何人籌謀,葉居敬只當做沒碰上過這事,那無論背后之人籌劃地有多好,都不過是一場空罷了。
葉居敬思緒已經飄到了該如何應對上頭,而那頭康遠已經開始急了。
“好蘭兒,難道你真想嫁給那個武夫棄我們兩多年的感情于不顧”康遠眼神微閃,現在必須得下猛藥了,自己不過就是半個月沒見表妹,表妹就已經被那老虔婆洗腦了,若是現在不能勸服了表妹,怕是立馬就能聽到表妹的婚訊了。
康遠很清楚,康家如今已經成了破落戶,姑父雖說面上說看在自己是內侄兒的份上必然會提攜自己的,可也不過就是把自己薦到禮部,做一個小吏罷了。
他們康家往上數十代家里都是出二品以上的官的,禮部的小吏若是康家沒倒,連旁支家的小子怕是都不愿意去。像他這樣的嫡支嫡長子,如何可能去禮部這種清閑的部門,還是做一個小吏。
說到底,姑父不過就是覺得康家沒人了,自己又不是血脈親人,所以才拿這么一個小吏打發自己罷了。
還有那兩個老不死的,把自己趕出王家,還假惺惺地給自己買了一個小院子,笑話,難不成他們康家還缺這么一個小院子這樣的小院子,要是放在前朝,康家的下人都不愿意住。
但偏偏康家運道不好,舉家搬徙的時候碰上了叛軍,全家除了他和幾個老仆,就沒有活下來的人了。
康遠只能來投奔嫁到了王家的姑母。
而如今,王蘭已經是康遠能接觸到的條件最好的人選了。
明明當初的時候,姑母也是同意自己跟表妹的婚事的,自己與表妹都兩情相悅了。偏偏那個老不死的為了自己的權勢要把表妹嫁到那泥腿子家里去。康遠越想越恨。
若是自己與表妹成了好事,那自己就是王家的女婿,饒是那個老不死的,那還不是得捏著鼻子大力扶持自己
只是康遠知道,王家是萬不可能同意他跟表妹的婚事的。前有王家與鎮國公府已經定下婚約,后有康家已經敗落了,就連出身康家的姨媽也不可能同意了這門婚事。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哄了表妹私奔,生米煮成熟飯,到時候有了孩子,再帶著表妹和孩子回去,假裝改過自新便是。
表妹是王家這一代唯一的姑娘,王家眾人都是最疼她不過,康遠不信這個計謀不成。
更幸運的是,康遠他與王蘭小時候就見過數次,算得上是青梅竹馬的情誼。再加上王蘭被家人嬌養的單純,王父王母私底下看不起葉家這種驟然發家的勛貴之語也常常讓王蘭聽到,王蘭自然也打心底不想嫁給葉居義那種武夫。
康家雖然已經敗落了,卻也是還有個世家的名頭,再加上康遠一副好皮相,又能跟王蘭詩詞相和,這一來二去,王蘭自然是對康遠產生了愛慕之情。
這一切都基本上是照著康遠計劃的發展的,只是康遠沒想到,表妹被養得驕縱,一與他私定終身,回家就跟家中長輩鬧著要退婚,還把他們兩個的私情吐露了個干凈。
就沖王家那嫌貧愛富的嘴臉,不用說,自然是不可能答應了兩人的婚事。康遠直接被客客氣氣地請出了王府,美其名曰如今他年歲大了,再借住在姑媽家難免讓人有閑話。而王蘭則是被她祖母派了幾個嬤嬤送到了永寧寺來清修。
康遠如何能接受這樣的結局,探聽了許久,這才探聽到王蘭被送來了永寧寺,又買通了王蘭房里的小丫鬟傳話,這才見到了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