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有功之臣,府試也沒來得及開,就各地已經陸續有奏折上來了,甚至連京城這邊都開始有生童們鬧起來了,鬧著說科舉舞弊,頓時滿朝嘩然。
自前朝開始開科取士之后,科舉舞弊就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詞,甚至前朝還有主考官因為科舉舞弊自己被砍頭,全家流放的。官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普通的士子了,但凡作弊的都得被枷號十日,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再科考。
再說學子聚眾鬧事這種事,更是在歷朝歷代都得讓人恐慌的。
皇帝自覺本場童生試已經在前朝的基礎上,彌補了前朝不當措施,盡可能地做到盡善盡美了。他自持是個圣明皇帝,為百姓考慮至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竟然會有考生聚眾鬧事。
而且這還不算只有一州縣的學子鬧事,這還能說是那個州縣的知縣或是同考官有問題,但這收到了許多地方學子鬧事,說科舉舞弊,這就不是一州一縣的事了,而是朝廷的事了。
皇帝當時就氣得不行,更不用說明面上這次科舉的負責人王大學士了,他聽到學子鬧事的消息,直接就在議事的大殿上撅了過去。
王大學士不僅僅是主持本屆科考,甚至還是京城這兒童生試的主考官。為著能讓家族破而后立,也是為了他們王家百年的聲譽,王安在科舉這件事上,捫心自問,那是半點私心都是沒有的。
為此,連自己的長孫王思齊,王安都壓著沒讓他參加這本朝頭一回的科舉,就是怕落人口實。
可如今卻是有學子在鬧騰說科舉舞弊,這真真是天地良心,哪有的事啊。王大學士甚至都想把自己的心剖出來給人看看了。
好幾日下來皇帝的臉色都陰沉地不行,就連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武將們,這幾日都是縮著尾巴做人的。
因為家里有個讀書的,連葉奔這樣半點沒有政治敏感的人,都特意跟葉居敬來說了一聲。
“這樣的事兒,你可千萬不能摻和進去。”如今外頭已經有不少落地的學子鬧上了,甚至于連一些剛剛入學不過一兩年的蒙童都跟著摻和進去了,每天在衙門外頭鬧著說什么科舉舞弊。
葉居敬自然是不可能摻和進去的。他本就年紀小,再加上又不在外頭的書院里上學,哪怕是想摻和進去,那都沒機會。
而朱夫子更是日日慶幸,得虧了他在前朝就有了秀才的功名,這次童生試他沒去考,擔了科舉舞弊名頭的科舉,那能有什么好事。
開科取士是國之大計,不可能會因為這么一遭所謂的科舉舞弊,就廢止的,若是真廢了科舉,那才叫背后的人得意了呢。
為今之計,不過就是兩件事,一是,這樣大范圍的學子鬧事,必是有人在背后策劃,這背后之人得找出來。一則是如何降低本次科舉舞弊的影響,再次樹立起開科取士的威信來。
第一件事其實簡單,鬧得開科取士廢止掉對誰有好處,那多半就是誰在興風作浪,這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猜出來,左不過是世家大族或是勛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