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在鍋里翻炒,迅速由粉潤變成焦褐色,香味被激發出來,完成食材到菜肴的轉變。
他再加入相對容易熟的內臟,繼續翻炒。
張德元的手法粗獷而原始,里面看起來甚至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只靠大火的催發,食材本身的碰撞,碰撞出濃郁的香味。
等菜燒好,快要出鍋的時候,辛香紅端來一大籃從時聞家后院采摘下來洗干凈的蒜苗。
張德元將翠綠的蒜葉和白嫩的蒜白投進去,瞬間,蒜苗特有的濃郁香味飄出來,將整道菜點綴得格外誘人。
張德元將鍋鏟放在鍋里,并不將鍋里的肉盛出來,只將鍋子底下的柴火抽出來,留下火紅的炭在鍋子底下繼續燃燒著,燜著豬肉。
他喊道“吃飯咯”
大家搬了凳子過來“餓死我了。”“這也太香了。”“老張手藝可以啊”
大家用一次性碗裝了飯,圍成一個大圈圍坐在鍋前面,直接夾著菜吃。
殺豬菜里面什么都有,豬肉、豬血、豬肝、豬粉腸等。
豬肉入口即化,香、嫩、回味悠長。
豬血軟嫩鮮美,飽吸湯汁。
豬肝香味濃郁,微粉,還有點豬肝特有的滑腴。
豬粉腸脆嫩噴香,越吃越香。
除了肉外,鍋里的大蒜葉等配料也很香。
張德元吃著肉,感嘆道
“有種我小時候吃的豬肉的味道了。”
唐大河接道“對,就是小時候那種散養豬的味道,香,不像外面養殖場養出來的豬,淡寡寡的,看著知道是肉,吃到嘴里沒什么肉味,一點都不鮮。”
其他人根本顧不上說話。
大家的筷子飛快地夾著肉,就好像進入了桑葉叢中的蠶,沙沙沙地吃過去,鍋里的菜和碗里的飯一層層減少。
勞動過后,大家都擁有著極好的胃口,圍坐在不停加熱的鍋子前一起吃飯更是有著極佳的氛圍。
別說大人,小孩們也吃得很香,根本不用人催,三兩下就將肉吃下去了。
等第一輪吃完,時聞端了放有蜂蜜的甜米酒出來,大家圍坐在火塘前,邊喝酒邊聊天,交流著草原上的信息。
略微消化過后,大家又舉起了筷子,吃起了第二輪。
豐收的時候總是充滿了喜悅,無論是作物豐收,還是牲畜豐收。
下午,大家又一起幫忙,將時聞家的豬肉進一步加工。
綿羊豬作為專門培育成熬豬油的品種,時聞家養的這群綿羊豬肥膘夠厚,吃肯定吃不完,于是大家取了一部分肥膘出來熬煉豬油。
剩下的一部分肥肉細細切成丁,和瘦肉攪拌在一起,灌成香腸。
一部分豬肉切成長條,腌制后,準備做成熏肉。
兩只豬的豬后腿也取下來,用鹽巴和香料腌了,制成火腿。
他們這里足夠涼爽,空氣又干燥,已經具備做火腿跟香腸的條件了。
時聞原本還擔心忙不過來,結果大家一出手,一個下午就將所有的豬肉都全部處理好了。
等大家將院子收拾干凈,時聞給每個人分了兩斤肉,請大家帶回去吃。
他留了一部分肉打算做晚飯,剩下的肉則凍進冰箱慢慢吃。
中午是人類的盛宴,晚上該犒勞家里的小家伙們了。
燕克行親自出手,給小家伙們做了狗飯。
小雪豹、小狐貍和聰崽它們也跟狗子們一起吃,吃加肉版的狗飯。
小家伙們吃得頭也不抬,尤其狗子們,光看它們那快搖成風火輪的尾巴,就能看出它們對這頓飯的滿意。
作為大家長的時聞和燕克行看它們那么高興,也跟著欣慰起來。
第二天,時聞和燕克行上山砍爬地松。
他們將爬地松拖回來,用以熏香腸。
爬地松熏出來的香腸別有一種松柏的清香,在這個季節熏香腸,也有利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