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牧民忍不住“這個東西直接安裝在牛肚子里,不會出問題嗎”
工作人員“不會的,這個技術經過了好幾十年驗證,基本能保證安全。它那個蓋子蓋好之后,胃還是封閉起來的胃,能夠正常消化的。”
大家交頭接耳,議論起來,大多數人臉上都帶著驚訝的神色。
時聞身旁的一個牧民問他“時聞,你見識多,外國真有人這樣弄啊”
時聞點頭“確實有,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這么養。有些人養牛用比較多的精糧,牛吃多了精糧,不容易消化,他們有時候就會直接從胃里的這個洞中將多余的草料掏出來。有時候喂藥,也直接從洞里放進去。”
“嘶,還能這樣”
“聽起來都不像是養牛了。”
“他們養牛跟我們真不一樣啊,這樣做牛不會出問題嗎”
工作人員等大家議論了一會,叫人牽了一頭做過牛瘤胃瘺管手術的牛過來,供大家觀察。
剛開始時,大家有些不敢上去看。
面面相覷了一會,有膽子大的人先上前去,隔著外面的橡膠蓋,觀察牛瘤胃里面的消化情況。
大家很快發現,有這個瘺管,人能直接看牛胃里的情況,還真比傳統養牛要方便許多。
牛生病了,有時候不容易看出來,萬一耽擱了治療,牛死了,那損失就大了。
人就算看出來了,請獸醫的價格也不便宜,一年多請幾回,就掙不到什么錢了。
要是有這個瘺管,人直接看到牛的消化情況,牛不對勁的話,還能直接往里面放置藥藥或者將多余的草料掏出來。
不少人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臉上漸漸帶上了興奮的神色,躍躍欲試地想擁抱新技術。
也有不少人聽著,覺得養殖不應該往那方面走,這樣養出來的牲畜,一點尊嚴都沒了。
無論如何,這次參觀,還是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觸動。
參觀完做了瘤胃瘺管手術的牛,工作人員帶他們去食堂品嘗仁映牧場飼養出來的牛肉。
仁映牧場的雪花牛肉在全國都排得上號。
今天牧場給他們準備的雪花牛肉是今早剛屠宰出來的,看起來很新鮮,肉上面擁有紅白相間的花紋,紅色部分接近嫩紅,總體比較油亮誘人。
時聞憑借著敏銳的嗅覺,能聞到雪花牛肉特有的奶香味。
這個是谷飼牛肉的特點之一,它的酮類物質比較豐富,奶香很足。
草飼牛肉則更加香甜,味道也偏向水果類的香味。
光看肉,仁映牧場出品的肉還是挺高的,放到市面上,應該算得上是中高檔牛肉。
仁映牧場的廚師將烤好的肉端上來,分給每位參觀者品嘗。
時聞也拿到了一小碟,他嘗了一塊,剛烤出來的牛肉很嫩,奶香味比較足,
口感很好。
他能判斷出這頭牛的飼養時間并不長。
幼齡牛的突出優勢就是肉嫩,缺點就是香味差了點,而老齡牛恰好相反。
參觀者在品嘗的時候,工作人員也介紹說這個是飼養了十三個月的谷飼牛,剛達到出欄的標準。
工作人員說仁映牧場按現代科學的方法飼養出來的牛具有成本和時間方面的優勢,對外售價也比較高。
他們這邊的活牛,一公斤牛肉的價格就能達到七十塊往上,而飼養成本不超過三十塊,一年下來,利潤比傳統牛養殖業高許多,風險也更小。
科技確實是生產力,牧民們參觀完牧場,又親口品嘗過牛肉,大多數人都對這套養殖模式表示感興趣。
這套養殖模式太先進了,活少省心來錢快,直接吊打傳統的養殖模式。
好些人留下來咨詢,希望能把先進的技術帶回去。
時聞坐在旁邊,沒上前去問,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負責人過來,坐在時聞身邊,問道“時哥,今天的項目怎么樣您給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