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啊,惜命得很。
同樣說了這句話的,還有悠悠一嘆的武則天。
她發自真心的欽佩道“若是讓朕來,怕是做不到如此。”
身邊的許敬宗皺眉道“身為君王,豈可將自己的生死置于危險之中找個死囚來做不就行了”
武則天輕笑一聲“君王親自下場所帶來的震撼,豈是死囚可比”
人性多疑,百姓們恐怕會質疑,死囚的結果真的是沒有問題的嗎真的不是人為操縱的嗎
但若是說到自己親自上場,武則天微微蹙眉,她不缺乏這樣破釜沉舟式的勇氣,但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她并不能百分百篤定的認為自己一定能做到。
所以,這才有了剛才的那句話。
不過武則天已經有了不少皺紋卻依然明亮的眼睛里閃著光,她看向天幕上的葉卡捷琳娜,忽然心中泛起了“惺惺相惜”的微妙情感。
原本攀登到山頂,覺得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人,孤寂非常。
這時候,卻看到了另一位同伴。
從天花這個事情上就能夠看出來,葉卡捷琳娜絕不是那種保守的當權者。她很愿意去接觸科學,去接受新事物。
而她所在的十八世紀,正好是一個新事物蓬勃發展的時代。
我們之前也說過,葉卡捷琳娜會和一些當時的思想家們頻繁交流,比如伏爾泰等。而伏爾泰、孟德斯鳩所推行的很受歡迎的“開明”就成為了葉卡捷琳娜的選擇。
“開明”的意思其實就是賢明的君主。當時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們的改革態度還比較溫和,會寄希望于統治國家的君主是個賢明之人,但是同時又不希望君王擁有過多的權力。
簡單來說就是,否定君權神授,提倡臣民應該服從于君主的命令和法律,而不是君主本身。2
對葉卡捷琳娜來說,“開明”思想可以讓她擁有一把利刃,改革國內的一些積弊,并且同時讓她在民眾和貴族之間建立起一個英明的君王的形象。
這把利刃所指向的一個關鍵之地,就是經濟,剛才已經講過,而另一個關鍵之地,就是法律。
葉卡捷琳娜提倡要以嚴厲的方式來進行法治,為此她成立了立法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三分之一是貴族,三分之一是城鎮居民,另外的三分之一則來自于農村。
看上去,似乎兼顧了各個階層的利益,似乎可以真的貫徹“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觀點。為此,葉卡捷琳娜還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親自撰寫了長達600頁的法典起草指導書。
夜晚的冬宮,葉卡捷琳娜在奮筆疾書。
在她寬大的書案上,擺放著孟德斯鳩的鴻篇巨制論法的精神,以及其他思想啟蒙家的著作。
她在自己的草稿上寫下
“我需要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奴役我希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溫和的國家里,最下等的公民財產與榮譽,也都受到尊重”2
在一百年之后,俄羅斯的報紙上有人盛贊葉皇的行為
“在這份指導書被公布的這一天起,俄羅斯人第一次獲得稱為公民的權利”3
秦朝。
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均眼睛一亮“國家本就該以法度為準。”
秦律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它依然是秦朝所有人,從權貴到百姓們的社會生活準則,這一點是不能質疑的。
只是,從仙畫出現后,它也做了很多的調整。
李斯看著那套厚厚的論法的精神,心里癢癢,很想鉆到仙畫里去看看這沓書的內容。
不過,限制君王的權力什么的,聽聽就好了。
沒人會傻到把這一點給提出來。
民間。
如今的很多時空在經歷過教育大改革之后,普通老百姓的素養與見識都上了一層樓。
對于“律法”之類相對比較深奧的話題,他們雖然暫時也還沒有什么深刻的見解與觀點,但最起碼已經可以懵懂的明白其中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