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史書上,必會記載著“峨眉飛梭”和“峨眉紡紗機”出自我峨眉
十年、百年、千年之后,哪怕我峨眉派已經不復存在,“峨眉飛梭”和“峨眉紡紗機”也還在
這么一想,真是太棒了
等我峨眉把飛梭和紡紗機做出來后,如果真像徒兒說的那般有用,我就聯系一下其他門派的掌門,想必他們也會對這兩樣機器感興趣的。
就算不感興趣,看在我風陵的面子上,至少在他們附近的百姓中推薦推薦也是可以的。
這樣好的東西,總會有人識貨。
而在各門派的勢力范圍內,還沒有人敢公然違抗他們,更別提搶奪他們送給百姓的什么東西。
各大門派從周遭百姓那里收取租金,自然也會保護百姓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這是大家默認的規矩。一直以來皆是如此。
不得不說,風陵師太的想法和時青柚真是如出一轍。
這也算是卡了武俠小說的bug吧。
真實的歷史上,想要在百姓中間推廣新作物、新技術,讓百姓能夠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還是在元末明初這樣的亂世里,那可太難太難了。
但武俠小說的世界,有與朝廷割裂開來的各大門派。
朝廷對各大門派的威脅沒有那么大。
各大門派也不全都是富裕家底,揮金如土的大俠還是挺少的。
所以時青柚的新作物、新技術,能在他們的庇護之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峨眉派的幾個弟子奉了師命下山找“擅長木工活”的木匠。
她們在山腳下商量了一下,便各自奔一個村子而去。
到村子里找人打聽。
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就算不認識眼前這位要找木匠的年輕姑娘,也認識她們身上穿著的峨眉派“校服”,故而對她們很是熱情。
大家都是得了峨眉派庇護的人。
“姑娘你要找木匠你們峨眉派要建房子嗎,還是哪里壞了要修”
峨眉弟子說“都不是,師父想按照圖紙打造一臺機器。”
“按照圖紙啊聽起來還挺不容易的。”
“對,所以要找厲害些的木匠。”
“我們村會木工活的也不少,你要說厲害的話,陳老伯是老師傅了,李家二叔手藝也不錯,雕的小玩意那些可像了咱們村的人搞裝修都喜歡找他倆。”
“啊,那他們在哪兒,您給我指指”
“我帶你過去吧,我現在也沒啥事。”
“那可太感謝您了。”
以上對話發生在峨眉弟子去的各個村子。
被她們叫住的村民很是熱心,不僅帶她們去本村最會做木工活的木匠家里找人,還招呼其他村民給她們塞吃的,新鮮蔬菜啊,做好的零嘴啊,裝好了往姑娘們懷里塞。
峨眉弟子再三推辭,奈何村民過于堅持。
有的甚至板起臉來問是不是看不起他們的東西。
她們只好把東西收了。
等幾個峨眉弟子帶著十多個木匠回到峨眉山上正殿去見風陵師太時,每個人都收獲滿滿,抱著幾大包東西。
風陵師太“”
她頓時哭笑不得,“行了,把東西收起來吧,下次你們下山把錢付給他們,人家也不容易。”
之后,風陵師太見了弟子們找來的木匠們。
她亮出了方姓姑娘給的圖紙,和善地笑道,“我想請你們,按照我給的圖紙,把這兩樣東西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