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白之戰結束后一日,整個法權國陷入了空前的風暴。
首都“泰勒斯直轄領”遭到奧卡德直接占領之后,南部的“費奧多羅維奇領”和“威利塔斯領”先后向奧卡德表示恭順之意。這兩大領地的領民,對領主家族的忠誠更甚于埃里奧斯本身。在得到了奧卡德“埃里奧斯的國號會得到保留,且不會干涉兩大家族內部事務”的承諾后,這兩塊領地的反抗并不強烈。
戰役結束后當夜,云詠之主和金先生降臨恩培多克勒領,并對領地內拒絕服從他們的法師進行了鎮壓。恩培多克勒領名義上是法權國法師議會的私有產物,不設執政官,禁止普通法師隨意建設據點,兩人的遭遇的抵抗極為有限。隨后,云詠之主下令將會在這里建立新都。
同時,云詠之主以埃里奧斯法權國新任首席法師的名義向埃里奧斯全國剩下的高爾吉亞領、阿爾庫塔斯領、北地領、留基波領、斐洛里領發出通告,要求五大領地的執政官即刻效忠于新政權。除高爾吉亞領主動和他接觸外,其余領地均無回復。絕大多數青空級、藍海級法師均選擇了退避。
大難當頭,有人選擇了投降,但也有很多人在努力鼓舞大家繼續戰斗。“范恩首席在戰爭開始前就被殘忍的偷襲殺害了,尼古拉斯本人的實力沒那么強”“尼古拉斯依靠云詠的臨陣倒戈才勉強取勝,他本人也受了重傷”,各種半真半假的流言在埃里奧斯法師之間流傳。
到頭來,無論尼古拉斯等人是依靠何種手段取勝,他都不可能單憑傳奇法師的力量強逼所有人服從。如果奧卡德普通軍隊無力吞掉殘存的埃里奧斯主力,整個法權國的人心可能產生微妙的變化。“抵抗派”所相信的正是這一點。
----------------------
埃里奧斯大營里。
使者送來了奧卡德方面的勸降書。隨勸降書一起的,還有教廷請士兵們放下武器的通告書,和“新任首席法師”云詠之主夏姆要求士兵們放棄作戰的命令。
本來將領們不太想讓士兵們看到這些文書,可士兵們還是很快知道了其中的內容。魏直接用投石車把成麻袋的三封書信直接“砸”進了埃里奧斯軍營,大部分麻袋還在半空中就開了口,隨風飄散的紙張飛的遍地都是。
本來,魏的第一方案是亮出自己的巨型投影,直接向埃里奧斯軍喊話。可他轉念一想,別說是敵人了,連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奧卡德一方都因尼古拉斯議長的霸道而心悸。
過度的恫嚇只會起到反效果。議長的指名已經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他可不想再給人留下粗暴愚蠢的印象。
萊維派遣了數十位低級法師,用法術復印這些文書。這些可憐的云海級們在幾小時內復制了上千封信,連最后一絲精神力都被榨得一干二凈。
魏對此很不滿意:自己連發個傳單都這么麻煩……
埃里奧斯軍的隨軍法師也受到了申斥:連這種紙片都能隨便射進來,萬一發射的東西上帶毒物或詛咒怎么辦?
無論如何,勸降書的內容很快就傳遍了整座軍營。感謝埃里奧斯的識字率,若是同樣的手段用在奧卡德軍營,只怕還沒如此顯著的效果。
……
魏命書吏以奧卡德角度寫的勸降書的內容比較長。
埃里奧斯并沒有滅亡,奧卡德也無意滅亡這個古老而偉大的國度。這個國家病了,奧卡德人只是來到這里,討回自己應得的東西,同時清理她的腐爛部分。
光榮屬于“埃里奧斯”,而不是任何一個傳奇法師。埃里奧斯的偉大在于全體埃里奧斯人的智慧,而非某個國王和首席。
很多年前,在埃里奧斯王國被法權國取而代之的時候,人們也曾懷疑埃里奧斯會從此一蹶不振。可法權國的強盛,卻是一度達到了埃里奧斯去世后的巔峰。
就是在最近幾百年,埃里奧斯也曾不止一次失去領土。對外作戰,埃里奧斯屢遭失敗。而埃里奧斯人逐漸吸取了教訓,再沒有用武力稱霸大陸的想法了。結果,每一次埃里奧斯人堅持和平路線,國家都能在短時間內振興。而那些堅持戰爭的首席,卻一個個走向身敗名裂。
埃里奧斯的精神是沉思,而不是蠻勇;帝國人用刀劍捍衛領土,埃里奧斯卻用刀劍捍衛知識。服從于新的首席,埃里奧斯的傳承仍舊綿延不絕。
埃里奧斯已經有近半數的領土服從新首席。在這個時候掀起一場血腥的內戰,又有什么好處呢?
新首席承諾,每個做出了明智選擇的埃里奧斯士兵都能安全返鄉,他們可以繼續為自己效力,也可以退伍改行。負隅頑抗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想想看吧,即使你本人愿意光榮的戰死,你的家人也會因你的抵抗而受到波及。讓父母和兄弟姐妹因你的一時之勇而失去在新國家里的前途,這真的值得嗎?
……
另外兩封書信的內要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