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心中重重一沉,這樣的優勢竟然也能打敗嗎
冷兵器時代雙方戰爭的勝負,不僅是由于雙方軍隊的人數決定,其中的士氣也很重要。比如曹劌論戰中就曾經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來舉例。而巨鹿之戰之所以能夠勝利,也和士氣有關。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秦軍的四十萬主力分成兩股,二十萬由章邯帶領,而另外二十萬由王離帶領。而楚懷王派遣了上將軍宋義前來支援。
扶南在上期視頻講過,由于上將軍宋義遲遲不肯發兵,且在項羽的幾次勸說之后無果,項羽就直接把宋義斬殺,又從楚懷王那里接到任命接替了宋義來自己當上將軍。扶南當時從道義上斥責了項羽趕盡殺絕,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他的行為確實給當時的士兵成功立下了威望。
士氣確實是雙方對壘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真的足以掌控整場戰爭的勝利嗎
因為現在趙王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所以項羽一到巨鹿,就首先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兩萬楚軍渡過黃河,援救趙軍。兩人在渡河之后初戰告捷,但是趙軍卻仍然催促著項羽繼續進兵。所以很快,項羽就率領全軍渡過黃河。
聽到這里,嬴政仍然是一頭霧水,為什么這楚人項羽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秦軍,而且現在看來兵法上也并沒有做到知己知彼,反而是一味的冒進。
這樣的人到底是憑什么取勝
他率領部下剛剛渡過黃河的時候,就立刻下令讓全軍將渡河所用的船全部燒毀,做飯用的鍋全部打破,并且將全軍所居住的帳篷盡數燒毀,只帶能夠全軍三日所需的口糧。
破釜沉舟之計非常有效,項羽的人馬非常迅速的擊敗了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進而截斷了王離的糧道,將其包圍并且活捉王離,王離手下的另外兩名將領
嬴政幾乎是大驚失色,這樣的打法,怪不得仙人能稱贊一句“勇武舉世無雙”。先殺人立威,阻斷動搖軍心。然后又斷絕了所有將士的后路,所以才讓他們拼上性命。
這樣說來,項羽倒還真是一個可用之人,除了他六國余孽的身份。
哎,嬴政重重嘆了一口氣。
按照天幕所說,項羽乃是楚國上將項燕的后人。然而項燕卻是被秦國大將王翦所敗,舉劍自刎。
這樣的人就算他禮賢下士,對方真的能放下芥蒂嗎
嬴政冷靜下來,重新思考。這樣的打法需要將領建立起絕對的威望,而且中間如果稍有差池恐怕就不是嘩變。
他伸手揉了揉自己發疼的眉心,匈奴不滅,大秦豈能安寢
可惜,他按照天幕之言找到了那位后世漢朝有名的開國將領韓信。對方卻只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既然已經知道對方以后會成長為一代名將,他倒是可以從小放在蒙恬身邊培養。
只是,現在的大秦當真沒有別的可用之人
大家可能仍然有疑慮,就算王離已死,章邯的部將卻不過是被打退,他之前的戰績難道就不能讓他奮起擊敗項羽嗎
事實上,章邯雖然暫時退避,但是并不代表已經沒有了一戰之力,真正讓他失敗的可以說是秦二世或者說他自己。
又是胡亥
在兩軍對陣的時候,由于章邯敗退,胡亥突然譴人責問,章邯害怕譴人去請示。結果派遣的人在咸陽滯留,無論如何,趙高就是不接見。于是此人就和章邯說,如果此戰無論是你打贏了還是敗了,可能都避免不了會被賜死。
如果是敗了,會被遷怒責問,如果是贏了,趙高恐怕容不下章邯。他便陷入了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