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諸葛亮仰頭久久不語,他捧著酒盞默默注視著略微渾濁是酒液,卻遲遲不飲酒。想不到曹賊竟然還有這樣一面啊。也是,當年征討董卓的時候,誰不認為那些人是義士呢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這幾句講的則是,義軍內部的紛爭開始了,討伐董卓的軍隊終于匯合,卻開始各有都有打算難以統一。他們都在觀望,卻誰也不肯率先前進最后甚至互相殘殺起來。就連袁紹和袁術之前都開始謀劃自己的勢力了。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而這句作為結尾,顯然是在說戰爭帶來的慘狀,士兵的鎧甲長時間不能脫下已經起了虱子,最苦的還是百姓,因為常年的戰亂,他們大批赴死,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個活了下了。可見戰爭之慘烈。
“這詩寫得還真是不錯啊。”諸葛亮說著稱贊的話,面上卻沒有笑容。
憂國憂民,實乃忠義之士,如果沒有后來的徐州屠戮,恐怕他都要相信了。
徐庶看他面露不虞,轉移話題般地隨口問道“如今孔明喪期已滿,就未曾想過入仕為官嗎”
入仕,自然是好。可是他又入那朝的官仕,當今陛下劉協已經沒有實權,倘若入仕于他,豈不是實際上投靠了曹賊
可若是別家,大抵最多也不過是一方諸侯罷了。
諸葛亮垂眸低語“多謝元直兄,只是亮此生惟愿相遇明主,否則便是愧對于天,亦是愧對于己。”
“可一時之事,孔明如何判別為君者是否真的賢德那王莽在上位之前也是謙恭仁德,譽滿天下。若是將來之主君并不如他表現出的賢名,孔明你是選擇忠還是選擇義呢”
徐庶原本只是想寬慰于自己這個朋友,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他最后卻問出了這個問題。
“忠義自有后人評說,亮只求無愧于心。”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件事對曹操的打擊過大,反正在今后就很少能再次見到這個憂國憂民形象的曹操了,反而越來越接近于后世那個奸雄的形象。
要說他此生最大的污點,莫過于屠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