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起孫堅最有名望的一件事情,那就非力斬華雄大破董卓這一事莫屬了。是的,和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關羽溫酒斬華雄完全不同,在正史上是孫堅斬殺了華雄。在之前我們講曹操的時候說到了,董卓惹了眾怒,招來天下諸侯起兵征討他并且擁立袁紹為盟主,然而聯盟的這些人卻各懷心思,每日飲酒高歌,也不愿意打仗。
而在這其中真的愿意征討董卓的,除了曹操鮑信,就要數孫堅了。早在當初平定黃巾軍的時候,孫堅就看出董卓此人狡詐,所以當時他就羅列了董卓的罪證,并且希望張溫誅殺董卓可惜沒有得到回應。只是后來又被朝廷任命為了長沙太守,直到后來起兵征討董卓。就連董卓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其實說起來,看似所向披靡的孫堅其實卻分外兇險,首先是因為他出身的原因,只能去投靠勢力比較大的袁術。之后孫堅在梁東地區,正式迎戰董卓的部隊,只要這一仗順利,就可以進而攻打洛陽。然而變故突發,孫堅被徐榮的部隊包圍了起來,可以說是全軍潰敗,突圍出來的時候,孫堅身邊只有數十名騎兵。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一個妙計,他平日喜歡戴一個紅色的頭巾,董卓的部將多依靠這個頭巾來辨認他。于是情急之下他將這個紅頭巾給親信帶上,這才拖延了時間,讓他再從小道逃跑。
當然最后那個親信也沒有死,他也想出來一個妙計,就是把那個紅頭巾綁在了一個墓碑之前,自己躲在了旁邊的草叢里。追兵遠遠地趕了過來,以為人已經逃走了,于是就撤兵了。孫堅經此之后卻仍然不氣餒,他一路以來整合自己的舊部,伺機再戰。于是大破董卓的軍隊,擊退了呂布,并且將都督華雄梟首。
在這件事情之后,甚至董卓都開始害怕了孫堅,想要與他訂下姻親,將女兒嫁給他的兒子,以平息戰亂。還好孫堅拒不接受。
然而他在前線這么勞心勞力的打仗,袁術卻輕而易舉地就相信了他人的讒言,斷絕了他的糧草。
最后甚至逼得孫堅連夜乘馬奔跑到一百多里外的魯陽親自解釋了一番,袁術才肯供給糧草。
天幕上講到這一段的時候,吳夫人不由地在馬車上腦補了起來。
她雖然只是一介女子,但是亂世之中總也學會了許多,袁術此人驕矜自大又殘暴不仁,實在不能擔任得上天下之主。
可惜啊,孫家到底是依靠過袁術,如今想要脫離而自立,必須有一個正當的原因,現在還不是時候,她那長子也算得上是麒麟兒,只不過性子太急,如今的操作之下恐怕要生出事來。
可惜了這樣一位將才最后死在了起義軍的內部斗爭之中,由于董卓放棄了洛陽而遷都長安。這些人就從共同討伐董卓的義舉變成了互相爭搶這地盤擴大勢力的諸侯。孫堅最終被袁術派去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迎戰,本來孫堅是勝了的,結果卻因為乘勝追擊,落入了陷阱。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使孫堅中箭身亡。
但是后來很多年過去之后,孫權也以為父報仇的名義圍殺黃祖而屠城。
蘇扶南說到這微微嘆了一口氣,那樣一個亂世啊,想想就讓人害怕。
吳夫人看向一旁的小兒子,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輕喚道“仲謀,阿母一介婦道人家,不懂別的什么。但是阿母始終相信這冤有頭,債有主。倘若你將來真的要為父報仇,殺了那黃祖也便罷了,莫要遷怒于普通人。凡事都留一線,這是給別人留退路,也是給自己留退路。”
她說完了,不由得微微嘆氣。孫權見到此番情景,也立刻應答道“阿母,兒子明白。想來天幕之人所說的那一天,應該是兒子糊涂了。既然兒子提前知道了這件事情,那必然不會重蹈覆轍。”
吳夫人有時候會想,倘若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只是一介平庸之輩,到底是會更好呢,還是又會更壞呢
說起來,孫堅幾乎是征戰了半生,最后卻連一郡之地也沒有。最后還是他的侄子孫賁扶送了孫堅的靈柩回去。
和父親孫堅一樣,孫策也算得上是一個少年英雄,他也是年少就喜歡結交朋友,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周瑜,可以說是后來東吳的核心人物。不過也是孫策歸附袁術的時候,他與袁術的裂隙卻越來越大。
首先就是守孝結束之后的孫策來找袁術,想要要回父親的舊部,可是袁術卻害怕孫策自立只是讓他投奔去他的舅父和堂兄。直到后來,孫策憑借努力招募到了幾百人,袁術才答應歸還舊部。但是在此次事情過后,袁術仍然經常失信,比如說他曾經許諾給孫策九江大守的位置,結果轉手又給了別人。甚至是孫策自己打下來的廬江,結果袁術卻轉手就讓自己的老部將去當太守。
大家想想就這樣,孫策怎么能夠忠心于他呢在袁術的不斷壓制之下,直到孫策回到了江東,才終于有了一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