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東吳在這一代上真是才人輩出。孫權九歲喪父,少年時便好俠義,喜歡結交賢才,因此很快父兄齊名。后來,他年僅十五就被任命為陽羨縣長,進而被舉孝廉代理奉義校尉。就是后來接替兄長繼任為東吳之主時也僅僅十九歲。
而且大家都知道孫權連劉抗曹,擊敗曹操南下之征,最后形成三分天下。和當時的諸侯后繼無人的情況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也難怪后來曹操都發出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袁本初、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袁紹字本初,劉表字景升。
漢代以來,世俗越來越重視禮節,除非著書立傳,他人直呼其名,乃是非常無禮之舉。因此人們在相交之時,通常稱呼其表字以示尊重。
而這句話的意思便是顯而易見了,生孩子應該和孫權一樣,那袁紹和劉表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
真有意思,按天幕所說,孫權最后擊敗于他,而他卻夸贊其此人,到底是這孫權真如此驚才艷艷,還是那袁紹和劉表的兒子太過于不成器了呢。
曹操在此時不禁深思,天幕最開始便說,三國分立,有他的曹魏,又有那孫堅和后人的東吳,蜀漢又是哪呢
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劉表,漢室后裔,國號為漢,又占據蜀地,應當不錯。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曹操又覺得有哪里不太對勁。
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很顯然不是稱帝的最好時機,天下分裂,諸侯逐鹿。一旦有人冒然稱帝,那么必當天下共擊之,比如那袁術。
比如他的曹魏,魏顯然是后來的國號,而他已經扶植劉協,目前為止沒有自立的打算,這“魏”至少已經是子孫輩的事了。而東吳政權看來也是一樣,兩次易主之后,到了孫仲謀手里才最終建立東吳,怎么可能到了劉表手里就那么容易更何況就他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真的能在亂世脫穎而出嗎
說起蜀漢,大概是三國中比較傳奇存在的了吧。畢竟劉備兢兢業業半生,顛沛流離,先后歸附于公孫瓚、曹操、袁紹等人,卻除了好名聲之外就連一郡之地都得而復失。結果直到三顧于諸葛亮,才得以大業初成,真可謂人生無常。
劉備,劉玄德竟然是他么
不知為何,曹操想罷竟然驟然一笑,若是他倒也應當,只不過于他來說,確實是失去了機會。
是的,他失去了最好的斬草除根機會,劉備當年被呂布所擊敗轉而投他,謀士程昱就已經勸告于他,此人必誅之。而他卻。曹操更愿意聽信郭嘉的言論,劉備主動投奔于他。倘若他選擇殺之,那么必定會引起天下英雄的不滿。
“劉玄德如今已經去往徐州了啊”
曹操的表情里略帶著一些失落和遺憾,可是語氣卻是稀松平常的。
去往徐州那又怎么樣此人其志不小,野心必定不在一方。他往徐州,那便是公然反他。到時候斬草除根,豈不是合情合理
而徐州,劉備卻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他需要面對的是此時自封為徐州牧的呂布,而這一次雖然有曹操支援的糧草,但是先前迎敵而失敗,并且妻子還被呂布俘虜過一次,這讓他不由得有一絲懼意。
更重要的是天幕上的預言,他會脫離曹操而自立。劉備聽到這卻突然疑慮起來,不由得連連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