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問誰是三國之中忠義之士的代表,相信絕大多數人第一個回答的會都是關羽。
他與劉備相識于微末,卻在亂世諸侯群起之時,堅定地追隨于主公。即便在敗于曹操之時得到禮遇,他也從未想過離開于劉備,而是在得知劉備的消息過后就毅然奔赴。
但是與此同時,這也說明了他與劉備的感情深厚,當真情同手足。
這并沒有什么不對,只是在某方面關羽性格中的傲骨會過度地表現出來。比如面對劉備新收的同僚,他會忍不住在心中與之相較一二,無論是能力功績還是劉備的態度。
還有此刻,關羽遙望天幕,雙目瞪圓,怒火中燒,忍不住暗罵一句“這,這小兒先同意修立盟約,卻暗中背信棄義,違約進犯,如此無信無義之人焉能稱之為英雄”
就暫且不論玄德公“借”南郡后,兩人修立盟約已經歸還了三郡。就算那東吳之人想要發兵奪取荊州,也大可以堂堂正正地發兵攻打,而不是使這詭詐陰謀,使他征討曹軍之時暗自與其結盟,致使他腹背受敵。
認識誰無端陡然得知了自己未來的死訊也不能平靜,但是關羽此時怒極。更多的卻不是自己生死一事,而是
他到底是辜負了玄德公的重托,況且他還是敗于一介無名之輩不不行,他要先去找玄德公,秉明此事。
可是天幕之人卻聽不到他的話,蘇扶南的講述仍然還在繼續。
而另一邊,劉備也在房內躑躅徘徊。
對于關羽之死,自從天幕提到的那一天開始,他就耿耿于懷,如同心頭之刺。
依照他的性子是絕對做不到身邊投奔他的手足之交面臨死局,他卻只是眼看他赴死。劉備本欲直接去找關羽,然而對方那個性子剛強傲氣,恐怕面對這一番的會直接當場折辱。
“哎,這可怎么是好啊”劉備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忽然又想到了些什么,于是立即吩咐手下道“速去請諸葛先生前來,說是某與他有事相商。”
關羽見陸遜對他寫信的時候態度謙恭,并且極力地恭維和吹噓他,最后終于讓關羽輕視了這個敵人,從而放下戒備,不斷抽調兵力北攻樊城,留守江陵的人馬越來越少。就在關羽在前線節節勝利對抗曹操之時,卻一點沒有發現后方即將失守。而與此相比東吳卻做足了準備,陸遜卻對關羽了如指掌,并且準備了這場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