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微微嘆氣,劉備顯然已經得知了,命數是可以改變的,無論是家國天下的命數,還是個人生死的命數,在未發生之前,都不可蓋棺定論。
劉備聽到這樣的反問,沒有回答,反而也是沉聲嘆了口氣。
他憂心的事情確實說不上是關羽必死的命數。而相反,更大程度上是因為關羽的驕傲自矜,輕視對手而敗。就算此戰足以贏過,可難保不會再有失手。他性格上的短處會化為致命的刀子,不知道何時會扎向自己。
可是若說僅僅因為如此,便因噎忘食,不讓關羽委以重任。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適的,畢竟他的能力與名望都是有目共睹。
他向諸葛亮的方向一拜,說道“請先生助備。”
諸葛亮不敢受此大禮,趕緊起身回禮道“玄德公不必如此,這是亮的本分。”
諸葛亮也陷入了自己的思考,在他被劉備請動出山以后,劉備信守諾言,對他扶之甚厚,并且十分看重,甚至可以相比之當年與關張兩兄弟的情誼。
他自然的和劉備的部下多有交流,對關羽的性格自然也有所了解。諸葛亮有時慶幸于自己是一介文臣,若真要是武將恐怕還不免,與之比上一二呢。
可是這樣一身傲骨的關羽,卻甘心奉獻劉備為主公。
想必,諸葛亮微微一笑,回答道“玄德公或許不必過分憂心。”
關羽落敗,此時他想到向蜀將劉封和孟達兩個人求援,可惜卻被拒絕了。恐怕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威名響徹華夏的關羽就要陷入窮途末路之中。
他在敗退麥城之后,他已經損失慘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這個時候關羽想要突圍,最后身邊卻只有十數騎兵馬跟隨著他突圍成功。這些人跟隨著他一路來到了臨沮。此地距離益州僅僅有一二十里,如果他的運氣再好一點的話,說不定真的會平安無事。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遭遇了埋伏。
英雄末路,慷慨悲歌。可惜了三國志對這里這段關羽最后戰敗的境地卻惜字如金,僅用寥寥數語“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就是說孫權派遣一個叫做馬忠的將領去襲擊關羽,并且在臨沮這個地方將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斬殺。一代英雄就此殞命。
至于孫權為什么一定要殺了關羽,這有很多種說法,比較有趣的一種是說,孫權曾經為兒女聯姻之事,向關羽求親。就是希望能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結果關羽不但不同意,還辱罵來使。不過扶南覺得,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威脅到了東吳。
聽至如此,沉重的悲涼感壓得劉備幾乎喘不過氣來,然而卻聽到諸葛亮說,此事尚且還有轉機,他不由得驚異。
于是劉備連忙問道“請先生講明。”
就在這個時候府內的隨侍來報,關羽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