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被母親廢除的曾經君王,政斗的失敗品。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再次返回到了洛陽。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就不是喜歡爭權奪勢,自然選擇的是能躲便躲。
別說上朝了,就連府上有人拜會,他都恨不得全都稱病不見。
然而卻是在這緊俏的關節之上,天幕降臨,而此次的內容竟然是和大唐,或者說是和他的兒子相關。
三郎,三郎將來會稱帝
這豈不是說
李旦頓時嚇得冒起了冷汗,在看到天幕后面訴說的種種,他更是覺得自己丟了三魂七魄,正想著自己要如何應對呢他這個心念一動,甚至都想著直接赴死,一了百了得了。
哪知道宮中的阿娘卻是直接搶先一步,召見了他的庶子三郎,這更是不由得給他當頭一棒,不過事到如今,再怎么樣都得前去一遭。
于是他低頭囑咐起李隆基道“若是祖母接下來問你的話,你切記要小心回答,謹慎謹慎再謹慎。我知你這孩子比為父聰明,但是藏拙才是立身之本。這皇位不是那么好得的,也不一定就是那么好。阿父最大的愿望,只不過求個平安便罷了。”
而與他截然相反,年幼的李隆基已經有幾分翩然君子之風,他朝向父親微微拱手,便道“阿父,兒子已經知曉了。”
然而在他這樣謹慎,找不出錯處的回答之下,那雙眼睛里卻閃爍著一種光芒,或者說是一種名為野心的東西,早已經在這一個身量尚且幼小的少年郎心底生根發芽,潛滋暗長。
現在這個年歲的他,好像還不知道什么是危險,什么是害怕。面對天幕上這關乎未來之事的劇透,他非但不想退縮,還隱隱在心底之中升起了幾分狂熱。
他的父親這么害怕,可是又怎知這不是一種給他的別樣機會呢
至于父親的想法,他卻只是覺得好笑。
平安
生在帝王之家,還是這樣的帝王之家。即便你不主動去沾染權利,難道旁人就能真的不是你為敵嗎而且父親又不是從來沒經歷過這種事情。他被廢的時候,母親身死的時候
可笑,太可笑了。
想要平安的唯一辦法,不是不去觸碰權力,而是把權力死死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從此以后只能由自己掌控別人的生死,而不是將自己的生死放在別人的手中。
然而雖然是心中這樣想的,李隆基在李旦面前還沒有絲毫表現出來。他依舊只是裝作聽話的小孩子,甚至不再多言語一句。
李旦見此,只能默默地哀嘆一聲,許愿這一次阿娘不要再動怒了。
直到宮廷之中的內侍突然傳旨,讓兩人進宮。各懷心思的父子二人,便是這樣隨內侍入宮。
蘇扶南卻不知道天幕之下這些人如此感慨頗多,只是繼續講述了下去。
接下來就要講到最著名,也最慘烈的睢陽之戰。7000人對戰18萬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場戰役。沒錯,最后叛軍還是攻破了城。
但是睢陽仍然在這種基本不可能的情境之下被堅守了十個月。而正這場十個月的堅守之戰,也為整個戰局的轉機奠定了基礎。
然而,這場守城之戰付出的,幾乎是所有人的全部。
蘇扶南講述這段的時候刻意放緩了語調,此時的背景音樂也變得莫名的悲傷,就像是給人們的征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