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在眾人眼中,實際上諸葛亮聽著那聲音,面上雖未動,心下也不由得觸動,士為知己者死,主公本就值得,只是這卻是仍舊讓他心下如同擂鼓,心情難以平復。
與此同時劉備的思緒也是極為繁多。
這件事若是放在孫權和曹操身上,都算得極為離譜的事情,但是現在不是其他諸侯,是劉備。
捫心自問,假如到鏡中聲所說的那種程度,他能不能放下一切交給孔明
劉備很難判斷。
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危難關頭,他還沒了,阿斗要是還拖后腿,那就真不如給孔明了。
嗯
好像對上了。
不對,還是要看過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劉備堅定了心思,繼續認真地看了下去。
臨終時,劉備更是詔敕阿斗,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這位臨終的老人,并且叮囑自己的兒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這個時候我們回到標題,關于所謂的互相猜忌,只能說,劉備幾乎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外征戰四方,留守的一直是諸葛亮,換言之政務全都是諸葛亮的事,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甚至還要幫管孩子,抽空抄書給阿斗等等。
如果這是猜忌,那八成古往今來的所有大臣別管忠、奸都想被這么猜忌一下,說是一句獨掌大權完全沒毛病。
對于這話,別的地方不說,單單是許昌一地的大臣們就深有感觸。
就像是那聲音所說的一樣,如果這是猜忌,誰不想被猜忌
曹操倒是沒有說話,但是他倒是感慨萬千。
畢竟,作為漢臣的情況下,他就是被這么猜忌的。
只不過同那聲音所說的不同是他的一切是皆是他一手打下來的,可由不得陛下隨意定奪。
曹操思緒漸深,在場人或許有目光落在他身上的,但是無人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魏王此刻竟想到了這里,把自己帶入的位置也是如此之詭異,簡直就是讓人完全想不到的角度。
再說白帝城托孤的時候,他身旁,主力沒剩下什么了,幾乎就是打光了,老將徹底斷代,文臣也是死了一批,內里空虛,外面還有東吳曹魏虎視眈眈,內憂外患。
所謂的內藏刀斧手只要那個時候諸葛亮敢有答應的意向,就有刀斧手沖出來這種謠言,這種情況下,阿婆主也就不談什么劉備的人品了,說句實際的,手下青黃不接,財政再有問題,能挑大梁的一把手沒了,還有能支撐運營管理后勤財務的二把手讓其不散架,要是二把手也沒了,等著蜀漢的命運,那就不是什么還能夠維持下去了,說不得就是直接被送走。
至于什么道德綁架之類的,諸葛亮但凡有這些心思,那么這句話直接就是劉備給的正當性。
說白了那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自私自利,就不信旁人能夠舍生取義。
當然,說了這么多,實際上的他們到底如何,古往今來已有定論,某些陰暗小人注定只是泥沙,而他們名留青史,歷史滾滾,受無數贊嘆,總之借用對于這對君臣古來有之的定論,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視頻,君臣至公,古今盛軌。
下一期讓我們聊聊諸葛亮數次北伐是否徒勞無功,敬請期待。
以及這周星期日有時間,順便直播看三國,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
話音落下,畫面戛然而止。
不同于上次,還留有一行文字,眼下卻是干干凈凈。
烏黑的方鏡就這么空懸于眾人面前。
等了許久的劉備,心下越來越堵,雖然最后是對他和孔明一頓夸,但是這里面最大的問題是過程沒說啊
你有本事倒是說過程啊
他都等了半天了
別管真的假的,你過程是一個沒說啊
就最后那句話來看,想要得到一個結果至少是在幾天之后
劉備一腔的憋屈,隨即目光直接落在了那邊的李邈身上,他可是很清楚地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哪個家伙,張口給孔明捅刀子的。
劉備深吸了一口氣,當即道,“李漢南,你之前說什么來著”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