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水鏡不遠處,馬蹄聲時不時地嘶鳴,時刻準備出發。
眾人亦是都來到了方鏡之前。
亦是包括了好不容易解決完課業,被親爹給再一次帶過來的阿斗。
從被迫投降的降將,到一國大將,軍政大事全系于己身,大漢最后的大將軍,蜀漢最后的傳承人天水麒麟兒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建安七年生,自幼就沒了父親,和母親一起生活,少時就好學,喜歡讀鄭玄的學說,而且從小就有志向,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
話音剛落,頓時兩方同時出馬。
就這么一句話下來,簡直就是清楚至極
天水、冀縣、姜維,今年十四,姜冏之子
帶著早已準備好的一切策馬狂奔,直奔天水冀縣
總之,從小就不是什么尋常人。
不過這個時候的姜維大概想破頭大概也自己以后到底能夠到達什么地步,伴隨著姜維長大后,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后州辟為從事,又鑒于他父親姜冏曾經是郡中功曹,在平叛羌、戎的戰爭中,最終戰死沙場的緣故,姜維蒙蔭成了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這就是姜維早期的為官之路,一切的轉折點,在建興六年。
二十七歲的姜維跟著天水太守照常視察周邊,一切看起來好像都沒什么問題,直到諸葛亮北伐。
真正的歷史上并沒有發生諸葛亮智計收姜維,姜維是怎么來的呢
在諸葛亮篇曾說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靠近成功的,因為在旁人眼中蜀中的大將除了關羽就是主公劉備,如今劉備已經死了,蜀中已經無力再征伐天下了,所以對于這邊壓根不管了。
大家突然聽說諸葛亮打來了,按照三國志記載,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一聽諸葛亮打過來了諸縣響應,都投了。
天水太守看著姜維怎么看怎么感覺姜維等人也不對勁,姜維有很大問題,姜維肯定也想投降。
當天晚上馬遵經過了內心三連。扔下姜維馬不停蹄的就朝著上邽跑了。
被扔下的姜維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是已經沒了的馬遵,大概是滿心問號,事情當前姜維趕緊追,大家在外面巡視,你個太守扔下他們跑什么
就以結果來看,馬遵大概跑的更快了,到城門口,馬遵當然也不會給姜維開門,畢竟在馬遵眼里,開門等于放狼入羊群。
至于證據要什么證據
姜維的心里大概是很憋屈的,姜維帶著人馬回冀縣,冀縣也不敢讓姜維進來。
沒地方可去的姜維就這么跟了諸葛亮。
當然三國志之外,魏略對此還有另外一種版本,沒地方去的姜維回了冀縣,冀縣軍民非常高興,然后拉著姜維就去見諸葛亮了,成為諸葛亮前鋒,然后被張郃、費繇等所破,遂將維等卻縮。維不得還,遂入蜀。
前者姜維倒霉,后者鍋全給馬遵了,或多或少都有些挽尊推鍋之意了。
鑒于魏略中還有那種順帶編排劉備兒子身世之類的東西,對于這種兩國之間的事情,可信度自然沒有后來的三國志要公正一些。
劉備聽的眼皮直跳,事情當前劉備深吸了一口氣,當即道,“孔明日后我們也一定要有好好修史。”
孔明深以為然。
諸葛亮覺得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總之非常好,并且帶著姜維就去見劉禪了,也就是在這一年,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
當年劉備遇見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后諸葛亮遇見了二十七歲的姜維,也就是在這一年,蜀漢的傳承逐漸落在了姜維身上。
只不過這一次君主,不是劉備,是劉禪。
經過之前的那些事,一聽提及劉禪,劉備眉頭下意識緊蹙,“臭小子你又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