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伴隨著要帶著人進城的時候,張遼當即開口道,“說來,此人所背著之物乃是何物”
不等張遼說是一句職責所在呢,那邊使者聞言當即就笑了,“此物自然是給將軍的。”
說著,使者從懷中掏出了一封信件。
“本想進城之后再給您的,不過眼下也是一樣,此乃丞相交給您的。”
聞聲,張遼眉頭緊皺,這么大的事情不提前說
不過也說不準是丞相示意的也說不準。
就在張遼想著的時候,使者也命人把背上的大包袱拿下來,從中拿出來封或是竹簡或是信件或是布帛后,交給了張遼道,“而這些都是朝中各人交給張將軍您的信件。”
“”張遼。
什么情況
“這幾個是給李將軍和樂將軍的。”使者見張遼的目光解釋道。
我的疑問不是這個啊
不過顯然使者不能理解張遼那滿心的問號,事情當前,張遼深吸了一口氣把這些貴重東西直接放在了馬上。
再看看使者那充滿了羨慕和仰慕的眼神,張遼意識到了事情有些不對勁。
方鏡之事他已經聽說了,難不成是方鏡提到他了
又或者是出了什么大事
張遼難以想象,不過以最快的速度安頓好了使者,隨即二話不說扛起那些東西,直接進了書房。
也就是在那天晚上,張遼先看了一遍丞相手書,隨后看著手中或是玉簡,或是信件,或是布帛。
簡直就是一大群人的視角,從里到外完完全全地幫他講述了數遍這件事情的始末。
張遼心情那簡直就是起起起起,就沒落過,一路向上就沒停下來過。
看到后頭的那些東西,張遼更能夠明白,鑒于所有都流傳了下去,有孫權就不可能沒有他。
即便是那方鏡沒講也是一樣。
流傳千古的名將,身后留美名。
即便是張遼是個內斂的性子,在那一天,也不由得笑了。
月滿盈盈,光輝遍地。
“張八百。”張遼仰起頭,看向天上皓月,“后世的人,倒也是有趣。”
與此同時,接到信的樂進和李典也沒睡著覺。
他們和張遼的關系向來不怎么樣。
但是就張遼這功績,也的確厲害,身后名千古仍在,而且就能夠做出來這種事情,也足夠讓人敬佩了。
樂進還好一些,李典看著上面的東西,到底也是嘆了口氣,不過在看著上面那句“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李典到底還是笑了。
張遼厲害,他也一樣可以。
至于到底是不在那之后開口的
這重要嗎
的確,他做不到張遼這般,但是他也一樣在守著城池,為主公盡忠。
月色動人,一切在前,怎可辜負
第二天,張遼的門口就有人過來了。
“文遠啊,你說放個雕像在橋邊上,如何”
“嗯”
好像有點太缺德了
而在另一邊,方鏡仍舊立在那一次。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走進三國時代奸雄,限時稱號大漢忠臣曹孟德,從文學成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