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糧食,那是能養活不知道多少人的糧食
劉備聲音堅定。
而也就是在此刻,有人站了出來。
“主公我愿意前去那里,帶回良種求主公應允”
與此同時,在許昌、建業亦是有人站了出來。
“主公,我愿前去”
“丞相我愿同往”
“曾經與同僚等人一起游歷西域都護府。”
聲音并不算多,但是卻也帶著堅定。
即便是那距離說是天盡頭也不為過。
尤其是建業這邊以水軍為最,船上的生活,了解更甚。
雖然如今這個是下海,那一望無際的海洋。
不過即便如此,也壓不住有人有此心。
總會有人功成,總會有人帶回來良種,總會有人如同博望侯一般,帶回來良種,互通有無。”
即便是那東西在天盡頭,即便是危險重重。
誰也不想死,但是如果有這個東西,能夠讓多少人不死
那可是產量上千甚至數千的良種
而且三國時代相比較現代因為雜交水稻、雜交小麥等各種優良育種再加上良田達成了畝產九百斤,鑒于有些地方還是春秋兩季,一年收獲的糧食,更要翻倍計算,而三國時代的水稻畝產不過一百多斤,
“雜交水稻”
“何為雜交”
雖然不知道何為雜交,但是他們有水稻啊
相比較那個不遠萬里度汪洋大海的玉米和洋芋,這個看起來要更加簡單一些。
“嫁接嗎”諸葛亮不由得道。氾勝之書中也曾記載嫁接這類似的。
也就是因為有這些良種,才能夠讓更多人吃飽飯,讓我國不再饑荒。
“不再饑荒”
“人人都能吃飽飯,沒有饑荒,這是后世,還是仙境”伊籍不由得道。
“朝廷到底怎么做到的”
“科舉制那么厲害嗎”
“顯然不能啊。”
土地兼并在這個后世中,簡直就像是沒有一樣。
糧食也是人人都吃得起的樣子。
這是什么樣的圣君,什么樣的朝廷
甚至讓人們可以挑選自己想吃什么,而不是自己能吃什么。
為了健康,讓普通人也可以選擇不細的大米白面,而是回去吃粗糧,如高粱、玉米之類的,在食物上減糖,減油,多食蔬菜等等。
聞聲,曹丕不由得記在了心中。
雖然各人體質不同,尤其是千年后的人,不過曹丕還是決定等到回去讓大夫看看,說不定對他的身體有點用處呢
要是有用,到時候他也這么干。
不過減糖
怎么才算是減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