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諸葛瞻一轉眼就已經十六歲了。
諸葛瞻的童年是在水深火熱并且兼職福堆里面過的。
諸葛亮向來都是給他以身作則的,故而諸葛瞻真說是不忿其實還是沒什么的,但是作為玩心大起的孩子,很多時候到底還是不想要順著諸葛亮的意。
這個過程中倒是也讓諸葛亮很頭疼。
不過別管怎么頭疼,該有的管教也是一點不落。
而諸葛瞻親娘那邊
那也是和親爹站在一塊,雖然看起來表面溫柔一些,但是實際上
還不如試圖在親爹諸葛亮那邊試圖找個理由來點喘息之機呢
但是真說是諸葛瞻的童年過得不好,也是錯的。
且不說師兄那邊沒事就給他帶回來點好玩意,太子殿下那邊也總帶著他玩
把他救出苦海
雖然只是短暫的
但是太子殿下對他特別好
唯一的問題是受神物的影響管他叫女婿
明明太子殿下就大了他九歲而已
怎么弄得好像大了很多一樣
當然,除了太子殿下之外,安國兄長他們對他也是極好的,而長輩之中那些叔伯對他也很好,其中最好的就必須說陛下了
別的不說,能管得著父親和母親就是最大的能力
這是其他人都沒有的能力
如果陛下在成都,若是能夠碰上陛下日子絕對是要輕松許多
不過前提是陛下不是很忙。
但是真說是非常閑暇的時候,大抵也就是年節了,那個時候除了特殊情況,他大概也會清閑些許。
雖然因為這件事,導致了父親和陛下談論事情的地點或多或少都搬到宮里面去了。
不過沒關系
他還有太子殿下
進宮的機會,那不是手到擒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聰穎的人,總會有新方法。
不過可能是父親那邊鑒于實在堵不住,最終選擇了放任,倒是讓諸葛瞻高興了好久。
順便也到底沒了和父親爭鋒的心,更加專注學業。
當然,在諸葛瞻不知道的時候,法正看著這諸葛亮故意給諸葛瞻留縫還加蓋然后繼續留縫的行為,不由得道了一聲,“孔明,這樣好嗎”
“挺好的。”諸葛亮卻是不在意。
法正也不由得道,“是挺好玩的,我也想養個孩子玩玩。”
諸葛亮我沒說好玩啊
法正卻是笑了笑。
當然,伴隨著諸葛瞻逐漸長大,倒也明白了些東西,不過這種事情到底藏了些什么,到底還是埋在了時間之中,畢竟也不過一個小插曲罷了。
相比較上一代,很多東西對于他來說再尋常不過。
他不曾經見過那神物,但是伴隨著長大,諸葛瞻越是了解此物,就對于神物的興趣越大。
很多東西都是從神物之中延伸出來的。
比如說紙張,比如說千里眼之類的,甚至從西域拿回來的棉花都是因為神物的啟發。
聽說還有能夠畝產千斤的神種,不過這個到底只是個傳說了。
去的人,時至今日,沒有一個回來的。
諸葛瞻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悄悄想過很多來歷,直到諸葛瞻不僅僅接觸知識,還有當年方鏡留下來的話語。
是的,不像是之前的只言片語,也不是順帶提及些。
而是把全部的資料都放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