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提起了心思,急忙上前給皇帝行禮“臣隆科多,給皇上請安。”
之前滿洲大臣大多都稱奴才,但是雍正皇帝上位之后,覺得奴才此語不大莊重,便下令讓大臣們都稱臣,這道命令倒是說到了隆科多心里,要是可以的話,誰愿意給人當奴才呢
皇帝沉默了片刻,這才開口“舅舅不必多禮,起身賜座。”
隆科多又謝過皇帝,這才起身坐下。
但是也不敢坐實了,只虛虛搭了半截,眼觀鼻鼻觀心,只等著皇帝發問。
“朕聽說,你家中族學,竟是開了數學地理天文學和格物學的科目”
隆科多立刻應是“承蒙先皇恩德,曾經賜給臣一些西洋科學的書目,臣愚鈍,不能理解其中至理,便想著或許家中子弟能學懂一二的,便在家中族學開了這幾門課程,又請了幾個西洋來的傳教士上門教學。”
雍正聽了這話淺淺一笑“舅舅果真是大行皇帝的忠臣啊。”
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心說你這是什么意思我是誰的忠臣你心里沒數嗎
吐槽歸吐槽,隆科多面上還是做出戰戰兢兢的模樣“先皇有大恩于佟氏,臣自然不敢有片刻忘懷,但是臣也愿能培養出更多有才能的人,為皇上效力。”
我這不僅是感激先皇恩德,更重要的是,我這也是為了您著想啊。
皇帝聽了這話,面色果然緩和了幾分,笑著走上前來,拍了拍隆科多的肩膀“舅舅的心意朕當然懂。”
說完他轉過身去,回到桌案前,輕輕撫了撫桌案上折子,思索道“這些外夷的學問雖然新鮮,但是到底只是小道,不通至理,即便是學了,又能有多大的用處呢”
說白了,雍正皇帝是個堅定的實用主義者,對于這些亂七八糟的西洋學說,雖然他也為了討好康熙皇帝曾學過,但是到底他沒有康熙皇帝那份學者之心,就算是學了也沒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
說到底,這不當吃不當喝的,能有什么用
不過隆科多卻不敢任由皇帝之心如此偏頗下去,立刻道“臣曾聽那些傳教士說,他們傳入大清的這些學說,其實只是西洋科學的皮毛,還有更深刻的學問并沒有傳過來。”
一說這話,雍正皇帝面上立刻露出厭惡之色。
雖然康熙一朝一些西洋傳教士深受皇帝看重,但是在康熙朝晚年,這些西洋傳教士卻引發了中國的禮儀之爭。
說簡單點就是教皇看到西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進行的如火如荼,便想要插手其中,想要讓信奉天主教的只許信天主,其他什么祖宗神靈,甚至于孔子都不許祭拜。
康熙皇帝甚至因為這事兒,還讓人出使了一趟羅馬教廷,結果出使的那個人差點都教皇扣下沒能回來。
就這么一個態度,康熙皇帝為了怕多事,直接在康熙六十年下命令,讓這些人不許在中國傳教了。
雍正作為皇子,自然是知道這一樁公案的,因此他現在對這些西洋傳教士的感官也十分不好。
認為這些異端小教也敢管我們中國的事兒,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現在又聽,這些人傳播來的知識,竟也只是一些殘羹剩飯,雍正就更生氣了,火蹭的就冒了出來。
“此等異端邪說之人,果然可恨,皇考之前任由他們傳播教義,他們竟然還敢敝帚自珍”
看著皇帝如此生氣,隆科多趕緊安撫“這些傳教士來我們大清,只是為了傳播教義,哪里會認真學習這些與教義無關的西洋知識,雖也有博學廣聞之人,但是只怕也是少見。”
這話倒是不錯,到底將雍正皇帝的怒火熄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