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心為公,也就看不上年羹堯這樣私心很重的人。
隆科多見怡親王都這么說,也只能感嘆“年羹堯有大功于朝廷,皇上厚賞也是皇上惜才,只是臣也怕,皇上這一腔真誠,只怕是所托非人。”
怡親王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可是如今皇帝已經上頭了,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只能暗自嘆息罷了。
獻俘結束之后,皇帝終于又騰出手來收拾廉親王了,他先是打擊了廉親王的朋黨,將之前親近廉親王的親信,削爵的削爵,痛斥的痛斥,就連廉親王自己,也挨了一頓罵,弄得十分狼狽不堪。
之后又親自寫了所謂的朋黨論,頒布群臣以做警示,當然了,這部朋黨論針對的是誰也一目了然,畢竟先帝時期,朋黨滿朝野的,也就只有一個廉親王了。
廉親王自己被這一波又一波的整治弄得也是心力交瘁,自此深居簡出,以避風口。
但是就算他深居簡出,皇帝也有話罵他,說他奸詐,反正就是動輒得咎,你干啥皇帝都有話罵你。
在這其中,胤裪也被掃到了一點臺風尾,胤裪這個人,做事很粗心,辦差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勤勉,結果被宗人府彈劾,請求奪去胤裪的爵位。
不過對于這個絲毫沒有摻和奪嫡的弟弟,皇帝還是很寬容的,只是降了爵位,郡王變成了固山貝子。
胤裪一時間欲哭無淚,但是這個怪也只能怪他自己了,正好撞在了槍口上,在怡親王清查國庫虧空的時候,被怡親王拉出來樹立了典型,平時他提籠架鳥任事不管的沒什么問題,但是你現在可是得罪了皇帝的心腹,宗人府那些人精們當然見勢而動,給你好好喝上一壺。
這事兒過去之后,年羹堯上書要回京敘職。
這個皇帝當然答應了,而且還決定,要給年羹堯一個大大的臉面,因此直接命令禮部擬定年羹堯回京的儀注。
甚至一開始還因為禮部侍郎給年羹堯擬定的儀注太過簡薄,有些不滿意,把禮部侍郎三泰給降了一級。
皇帝這么心熱,大臣們也都不敢再保守,最后定下了“進京陛見,沿途墊道疊橋,鋪面俱令關閉”2,并且眾位大臣跪迎的迎接儀式。
隆科多一開始知道這個,立刻上書駁斥,年羹堯不過是為人臣子的,怎么能讓其他大臣跪迎,這不符合禮數。
但是皇帝這會兒是徹底上了頭,根本不聽別人說的,見到隆科多上書,還把隆科多叫到跟前,與他交心。
“年羹堯立下如此大功,朕這般行事,也是為了慰勞他為國效命的一片忠心,年羹堯并不是居功自傲之人,你放心便是。”
隆科多聽著這話一時間無語,皇帝到底對年羹堯這個人有什么誤解啊
他要不是居功自傲之人,那這世上還有居功自傲之人嗎
為了不讓皇帝自打嘴巴,隆科多還是苦口婆心勸道“即便年大將軍無有此心,但是他此時掌握大權,皇上又如此寵幸,也不免回生出驕橫之意,人心易變,皇上還是要謹慎行事才行啊。”
但是這次雍正卻沒有再聽隆科多的苦口良言了,直接定下了這樣的儀式,并且再三給隆科多強調,年羹堯不是那樣的人。
隆科多直接無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